幼儿在合作性游戏后自评内容的社会性特征表现分析
陈巧丽
丹阳市吕叔湘幼儿园 江苏 镇江 212300
引言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游戏是至关重要的活动形式,而合作性游戏更是凭借其独特的互动性,成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途径。在合作性游戏里,幼儿需要与同伴交流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戏后的自评环节,则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回顾游戏经历、表达内心感受与想法的机会,对于幼儿的社会交往、角色定位、集体参与以及规则遵守等方面的认知与体验具有良性作用,深入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精准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本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与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幼儿合作性游戏后自评内容社会性特征的具体体现
(一)同伴互动方面
在合作性游戏后的自评中,幼儿往往会提到与同伴的互动情况,这种互动包括积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也可能涉及冲突和纠纷的处理,通过这些自评内容,教育者可以清晰看到幼儿如何在互动中体现出社交技能的逐步发展,比如幼儿可能会提到“和伙伴一起搭积木了”或“和伙伴分享了玩具”,这些语言不仅反映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态度,也揭示了幼儿逐渐学会理解别人需求、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1]。
(二)角色认知方面
合作性游戏通常要求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一过程中幼儿会在自评中明确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意识,比如幼儿可能会说自己做了医生或自己负责给大家分工,这些表达反映了幼儿对角色的认知和理解,也展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责任感和参与感。通过角色认知,幼儿学会了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增强了群体归属感和集体意识[2]。
(三)集体活动态度方面
合作性游戏中的集体活动是幼儿社交发展的一大关键环节,在自评中,幼儿不仅会描述自己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还会表达对集体活动的态度。例如,幼儿可能提到“和大家一起做了个大蛋糕”或“喜欢和大家一起玩”,这些表达表明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态度,以及在集体中体验到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规则意识方面
合作性游戏中的规则遵守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自评内容中,幼儿通常会反映游戏中的规则意识和对规则的遵守情况,比如“大家遵守了轮流玩”的表述,显示了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接受,这些表述反映了幼儿对公平、秩序的初步认知,也体现了其在社会互动中学会尊重别人、共同遵守规则的能力。
二、促进幼儿合作性游戏后自评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一)营造积极的自评氛围
在合作性游戏后,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无压力的自评环境。此环境应鼓励幼儿开放心扉,表达幼儿们在游戏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与反思。通过建立这样一种氛围,教师能有效促使幼儿在游戏后的自评中,敢于面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升幼儿们的个体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鼓励与尊重幼儿的意见,增强幼儿们参与自评的兴趣,培养其独立反思的主动性。例如:在一次拼图游戏后,教师可以通过温和的提问,如“大家觉得自己在这次拼图游戏中做得怎么样?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吗?”这种提问能够引导幼儿回顾自己的表现,并鼓励幼儿们正视自己的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这个实施进程里,引入适应性课程极为关键,教师得按照每个幼儿的特定要求与发展程度情形,调整自评环节的规划,保障各幼儿于适配环境自由抒发并实现成长,基于适应性课程实施引导,教师可弹性调控评价内容,令评价内容高度贴合幼儿个人特质,激励自评走向个性化、多元化。
(二)引导幼儿深入思考
为了促进幼儿在自评过程中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问题的方式,帮助幼儿从多角度探讨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例如,教师可以提出类似“自己回想一下同伴之间的合作是怎样的?”或“在游戏中,自己扮演了什么角色?”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助于幼儿从游戏中的互动、冲突解决、角色认知等方面进行更为细致的反思。例如:在一次合作搭建积木的游戏后,教师可以问:“在和小朋友一起搭建时,有没有遇到困难?自己是怎么解决的?”这种提问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合作中出现的冲突以及解决方式,帮助幼儿们深入了解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以及如何在互动中达成共识。在引导幼儿开展深入思考这一阶段,应结合适应性课程的关键要素,依照幼儿发展水平的多样性设计有区分的引导问题,要达成问题符合幼儿认知能力这一要求,还可于游戏后的反思阶段带动学生产生更深远的社会性理解增长,适应性评价不仅仅聚焦于幼儿反思的深度范畴,也需留意其在社会行为方面的个体差别,灵活地变动评价内容及方式。
(三)强化社会性教育内容
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应通过强化社会性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在合作性游戏后的自评环节中,帮助幼儿全面提升社会性技能。教师可以围绕同伴互动、角色认知、集体活动参与度及规则意识等方面,引导幼儿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探讨。例如:在一场模拟超市购物游戏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讨论游戏规则和角色认知:“大家觉得在购物过程中都遵守规则了吗?大家是如何与同伴合作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不仅帮助幼儿理解游戏中的社会性规则,还能引导幼儿们反思如何在集体活动中更好地与别人合作。通过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剧、绘本阅读等,教师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更为丰富的社会性行为体验,还能借此机会加强幼儿对社会规则、协作精神以及集体主义的理解和认同。教师应结合适应性课程与评价相融合的方式,依据幼儿的自评内容提供及时而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幼儿在实际的社会性行为中不断完善自己、改进互动方式,从而促进其社会性特征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深入剖析了幼儿在合作性游戏后自评内容的社会性特征表现,揭示了其在同伴互动、角色认知、集体活动态度和规则意识等方面的具体体现,这些社会性特征不仅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的直观反映,也为教育者了解幼儿内心世界、把握其社会性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郑红 , 胡圣琦 . 幼小衔接之社会准备中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提升——以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篮’不住的惊喜”为例[J]. 安徽教育科研 ,2024,(19):77-79.
[2] 应子晨 . 合作游戏促进大班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D]. 大理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