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人地协调观的情境教学策略
李宝翠
东莞市东城朝晖学校 523119
引言
初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培养至关重要。随着教育理念更新,情境教学成为有效途径。通过创设适宜情境,能让学生更好感受人地关系,增强学习主动性。合理运用情境教学策略,对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素养意义重大。
1. 情境教学对渗透人地协调观的意义
1.1 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人地协调观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较为枯燥,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够将抽象的人地协调观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场景。例如,在讲述生态保护与人地关系时,可以创设一个虚拟的“生态危机小镇”情境,描述小镇因过度开发资源而面临的种种环境问题,如河流干涸、森林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同时展示小镇居民生活受到的影响,如水源短缺、空气质量下降等。
1.2 深化知识理解
情境教学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相关知识的理解。人地协调观涉及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知识。情境教学可以将这些复杂的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之中。比如,在讲解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时,创设一个“山区梯田农业”的情境,展示山区的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当地农民如何根据这些条件修建梯田、选择农作物等人类活动。
2. 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策略
2.1 生活情境创设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情境教学策略。生活是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最熟悉的领域。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来创设人地协调观的教学情境。例如,以学生身边的河流为例,创设“家乡河流的变迁”情境。先介绍这条河流过去的清澈、鱼类丰富等状况,这反映了当时相对和谐的人地关系。然后讲述随着城市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流,河流变得浑浊、生态恶化等现状,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破坏。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如建立污水处理厂、加强环保宣传等措施,以恢复人地协调。
2.2 问题情境构建
问题情境构建在初中地理教学渗透人地协调观中是非常关键的策略。教师通过构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地关系。例如,在讲解森林资源的保护时,可以构建这样的问题情境:“如果地球上的森林都消失了,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这个问题会促使学生从多个方面思考,如气候会变得极端,水土流失加剧,许多动物失去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这些都是森林消失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然后再提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森林资源?”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应对措施,如植树造林、合理采伐等。这种问题情境构建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人地协调观。
2.3 实践情境开展
开展实践情境是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人地协调观的重要策略。实践活动能让学生亲身体验人地关系,增强对人地协调观的感性认识。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绿化与环境改善”的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绿化现状,分析现有的植物种类、分布以及对校园小气候、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这是对当前人地关系的一种初步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绿化规划,如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在选择植物时,要充分考虑校园不同区域的光照条件,像是操场周边阳光充足的地方,可以选择喜阳植物,像向日葵、月季等,它们能够充分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茁壮成长。而在教学楼阴面等光照较弱的区域,则适宜种植耐阴植物,如绿萝、龟背竹等。在改善校园小气候和空气质量上,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调节温度和湿度,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等,这些都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人类活动(校园绿化)对地理环境(校园小气候、空气质量等)的积极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人地协调观的内涵。
3. 情境教学实施要点
3.1 贴合教学目标
在初中地理情境教学中,贴合教学目标是首要的实施要点。情境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特别是在渗透人地协调观方面。教师创设的每一个情境都应该紧密围绕教学大纲中的人地协调观相关要求和具体的章节教学目标。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不同地区农业生产中的人地协调关系,那么创设的情境就应该聚焦于农业生产与当地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如在讲述热带地区的农业时,创设的情境可以是“热带地区某岛国的农业发展与环境适应”,详细展示该国的热带气候、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当地农民为适应环境所采取的农业措施,如种植热带作物、发展灌溉农业等。
3.2 注重学生主体
在情境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至关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渗透人地协调观的情境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创设情境后,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中,让他们成为情境的主角。例如,在创设“旅游景区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情境时,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是让学生以旅游开发者或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去分析问题。学生需要自己去收集景区的地理信息,如地形、气候、生物资源等,然后考虑如何在开发景区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如合理规划旅游线路、设置环保设施等。这样让学生自主参与的方式,能够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人地协调问题,提高他们在人地协调观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渗透人地协调观,情境教学策略作用显著。合理运用生活、问题、实践等情境,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教学中把握实施要点,不断优化策略,可更好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任永巨 . 初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渗透 [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60.
[2] 毕贵荣 , 李洪琴 . 中学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9(22):45-46.
[3] 张玉琴 , 杨霞 . 地理教学中渗透人地协调观教育的实践 [J]. 科学咨询 ( 教育科研 ),2019(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