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实践与反思

作者

章秋月

苍南县灵溪镇第三小学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实践意义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从学生学习角度来看,该教学模式以任务为导向,将阅读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任务,能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阅读文本、提取信息、分析内容,这一过程能有效锻炼其阅读理解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课堂互动角度而言,任务驱动式教学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在交流讨论、分工协作中分享阅读感悟、碰撞思维火花,不仅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任务驱动式教学注重将阅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设计贴近生活的任务,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实用价值,激发持续阅读的兴趣,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实践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任务设计不合理,部分教师设计的任务过于简单或复杂,简单任务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复杂任务则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任务与文本结合不紧密,未能围绕阅读重点和难点展开,偏离了阅读教学目标。二是实施过程缺乏有效调控,教师在任务布置后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关注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指导,导致部分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迷失方向,影响阅读效果;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明确的分工和有效的互动,难以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三是评价机制不完善,评价侧重于任务结果的正确性,忽视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探索和表现的关注,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评价主体单一,多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自评与互评,不利于学生自我反思和提升。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任务设计策略

科学设计任务是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有效实施的基础。任务设计应紧扣阅读教学目标,围绕文本的重点、难点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确保任务与阅读内容深度融合。在任务难度上,应遵循 “最近发展区” 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设计分层任务,如低年级可设计基础性任务,如 “找出文中描写天气的词语”;中高年级可设计探究性任务,如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并说明理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任务中获得成就感。任务形式应多样化,结合文本类型和学生兴趣,设计问题解决类、创作类、表演类等不同类型的任务,如阅读童话故事后设计 “改编故事结局” 的创作任务,阅读说明文后设计 “制作文本内容思维导图” 的梳理任务,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任务设计要注重情境性,创设与文本相关的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任务的意义,增强完成任务的动力,提升阅读的沉浸感和实效性。

四、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实施流程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实施需遵循科学的流程,确保教学有序、高效开展。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深入研读文本,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合理的任务,并准备好任务所需的阅读材料、工具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为课堂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课堂实施阶段,首先进行任务呈现,教师清晰、具体地向学生说明任务内容、要求和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接着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根据任务独立阅读文本,圈点勾画关键信息,初步形成自己的理解;然后开展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个人见解,讨论解决任务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完善任务解决方案;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任务完成情况,分享阅读思路和成果,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课后延伸阶段,布置与课堂任务相关的拓展任务,如阅读同类文本、开展相关主题的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拓展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巩固阅读成果。

五、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调控策略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调控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成为任务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在课前精心设计任务,课堂上通过提问、提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展开阅读,当学生遇到困惑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启发其思考,如 “再仔细读读这一段,看看能找到什么线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应成为课堂的观察者和组织者,在学生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对偏离任务的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对合作不畅的小组进行协调,确保课堂有序进行。教师还应成为评价的参与者和反馈者,在学生展示成果后,给予针对性的评价,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也要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阅读表现,明确后续努力方向。

六、结论

任务驱动式教学为小学语文阅读课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其通过设计有意义的任务,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当前实践中存在的任务设计不合理、实施调控不足、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通过科学设计任务、优化实施流程、明确教师角色、完善评价体系等方式解决。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阅读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充分发挥其优势,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崧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3] 李吉林. 情境教育理论探究与实践创新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4] 吴忠豪.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