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成长 成就彼此
李志坚
英德市第七小学 513000
一、家长诉求
家长在微信上向李老师求助,称孩子读四年级,因上周二头发没剪好被老师批评,孩子不服气,认为是在解释却被老师视为顶嘴,遭罚抄书。老师还表示若孩子不抄书便无法继续教他。孩子回家坚称自己没错,抱怨老师虚伪。因没抄好书,孩子当天下午和第二天都没去上学。孩子平时嘴巴厉害,常反抗不服气之事,被老师认为调皮。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观点不一致,家长本可强硬让孩子抄书,但担心其更反抗,一直未找到更好方法。孩子爸爸与孩子沟通后,孩子情绪激动,大发脾气,平静后下午才抄了一半书。今天孩子没发烧,家长叫他上学,他却因没抄完不愿去。孩子爸爸觉得家长被孩子威胁,但家长认为孩子只是在发泄情绪,担心其有过激行为。家长和孩子爸爸都觉得没好办法,孩子爸爸甚至觉得孩子完了,但家长想救孩子,所以来请教李老师。
二、辅导过程
(一)与孩子面谈,深入了解情况
李老师让孩子妈妈征得孩子同意后安排面谈。叛逆期孩子内心警惕,孩子见到李老师第一句话就说“老师重女轻男”,可见其渴望得到老师认可。但谈话很快陷入僵局,孩子对李老师不信任,认为和老师说话是鸡蛋碰石头,还表示活着很累,不想活了。李老师回应称自己小时候也有类似感觉,构建同理心,让孩子知道并非站在其对立面。孩子情绪舒缓,李老师接着说他聪明,希望得到老师重视却未被看见,并非坏学生,也希望有优秀班级和爱自己的老师。孩子惊讶李老师知道他的想法,李老师表示从他话语中就能了解。孩子称爸爸不会改变,李老师鼓励他相信自己的改变会带来爸爸的改变,孩子坚决否认。通过交流,李老师明白孩子行为可能与父亲态度有关,便与孩子约定改变他父亲,孩子点头,谈话愉快结束。
(二)与家长沟通,寻找解决途径
李老师再次让妈妈征得父亲同意后安排面谈。周日,双方在李老师办公室见面交流。李老师耐心听父亲描述,得知父亲是乡镇中学老师、班主任,周末才回家,常把工作不良情绪带到孩子身上,对孩子失望甚至绝望,在生活中不自觉地在二宝身上倾注更多时间和精力,觉得大宝不如二宝。李老师引导父亲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如哥哥对妹妹是否好、是否爱妹妹、是否孝顺老人家、是否有好朋友等,父亲慢慢发现孩子也有优点。李老师指出孩子叛逆是对观点不一致的老师、家长叛逆,孩子聪明、敏感、自尊心强,对内像刺猬,对外把家长、老师定位在对立面,争取同学支持。李老师提出两个建议:一是修复父子关系,建立良好沟通渠道,父子做一次面对面、平等的交谈,父亲主动道歉;二是一起头脑风暴,讨论今后改善的地方,做相互约定
并共同遵守。
三、案例分析
(一)孩子心理分析
孩子说“老师重女轻男”,表明其渴望得到老师关注和认可。孩子成长中希望努力和优点被他人看见,尤其是老师,未被公平对待时会产生不满情绪。他说“活着很累,真不想活了”,反映出在与老师和家长冲突中内心承受巨大压力,可能来自不被理解的委屈或对未来学习生活的迷茫。
(二)父亲行为影响
父亲作为中学老师、班主任,工作繁忙压力大,将不良情绪带到孩子身上,对孩子心理产生极大负面影响。父亲对孩子失望绝望,将更多精力放在二宝身上,让孩子感受到被忽视。根据依恋理论,孩子成长需要父母足够关注和爱,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可能出现叛逆等行为。
(三)沟通策略的有效性
与孩子面谈时,李老师构建同理心,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打开其心扉,符合人本主义心理学尊重和理解个体的理念。与父亲沟通时,引导他发现孩子闪光点并提出具体建议,基于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是整体,成员互动和关系影响孩子行为和心理发展。改善父子关系可为孩子创造和谐、积极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其成长和发展。
四、效果反馈
妈妈反馈称,与李老师见面后,她特意带女儿出去,让父子俩单独相处。回来后笑着问儿子发生了什么,儿子说这是他们两个男人的秘密。这两天妈妈告诉儿子自己要出差,爸爸会回来,以前儿子会很反感,这次却没有过激行为。最近孩子态度好多了,父母温和,他也会温和许多,每件事都和他商量他都能接纳。从反馈可以看出,经过辅导,孩子与父亲关系明显改善,父子间有了秘密,沟通更深入信任。孩子对父亲回来的态度变化,与父母相处时态度温和,愿意商量事情,说明沟通策略和教育方法有效,通过改善亲子关系促进了孩子成长和家庭和谐。
五、总结与启示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处理至关重要。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和老师不能急于指责或采取强硬手段,而应耐心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沟通策略,如构建同理心、引导发现优点、提出具体改善建议等,能够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情绪管理和教育方式,避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只有家长、老师和孩子共同努力,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真正实现共同成长,成就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