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分析的初中英语生命教育资源挖掘与应用研究
徐丹
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引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生命教育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初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期,英语教学应承担起引导生命认知的责任。教材中的“自我成长”主题可拆解为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与发展规划,帮助学生建立积极自我形象;“人际交往”蕴含尊重、共情与沟通,促进和谐关系构建;“人与自然”则指向敬畏生命、环境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分层挖掘文本内涵,结合真实情境开展角色扮演、话题讨论等教学活动,将生命教育自然融入语言学习过程,实现语言能力提升与生命价值培育的有机统一。
一、生命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面临着自我认同困惑、情绪波动大、人际压力增加等多重挑战。生命教育可从三方面促进其健康发展:一是引导学生认识情绪、管理压力,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二是通过自我探索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明确个人价值;三是强化安全常识与应对技能,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三者协同,助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实现身心和谐发展。
(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通过生命教育,学生能从三个层面深化认知:首先,理解生命的宝贵性,珍惜自身与他人生命;其次,认识生命的脆弱性,学会关爱与保护弱势群体;最后,树立责任意识,主动维护社会公德。在英语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不同文化中关于生死、健康、灾难应对等主题的文本,了解多元生命观,既增强人文关怀,又提升跨文化理解与交际能力,实现语言学习与价值塑造的融合。
(三)提升英语学科育人价值
将生命教育融入英语教学,能从三方面提升学科育人价值:一是通过主题阅读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尊严与个体价值,树立积极人生观;二是借助真实语境中的对话与写作,培养学生同理心与社会责任感;三是结合跨文化内容比较不同生命观,促进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实现语言学习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二、初中英语教材中生命教育资源的类型
(一)自我认知类
教材中关于个人兴趣、爱好、梦想的内容可从三方面促进自我认知:一是通过描述人物追求爱好的过程,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兴趣与性格特点;二是借助角色设定与成长经历,帮助学生识别自身优势与不足;三是通过梦想表达类文本,鼓励学生思考人生目标,明确自我价值。这些内容在语言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推动学生形成客观、积极的自我观念,增强自我认同感,为健全人格发展奠定基础。
(二)人际关系类
英语教材中涉及家庭、朋友、同学等人际关系的描述,可从三方面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一是通过家庭对话文本,引导学生理解亲情支持与沟通的重要性;二是借助同伴合作情境,帮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解决冲突;三是通过跨文化交际案例,增强学生对不同性格与文化背景者的尊重与包容。这些内容在语言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同理心、合作意识与人际责任感,助力其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生命意义类
部分教材内容从三个层面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一是通过人物面对挫折与困境的选择,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坚韧与成长;二是借助真实人物故事或文学形象,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目标与理想追求;三是通过生死、奉献、责任等主题文本,帮助学生体会生命的有限性与可贵性,培养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
(四)环境保护类
一些英语教材中包含了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如气候变化、野生动物保护等,这些内容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生命意识的形成:一是通过介绍环境恶化的真实案例,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深远影响;二是借助动物濒危、森林砍伐等主题文本,引导学生体会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三是通过倡导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等环保行为,鼓励学生从小事践行对地球生命的尊重与责任。这些内容在语言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使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从而培养具有责任感的全球公民。
三、初中英语教材中生命教育资源的挖掘方法
(一)文本分析
仔细研读教材文本,可从三个维度挖掘生命教育元素:一是分析人物面对困境时的态度与选择,揭示其体现的坚韧、勇气与生命韧性;二是关注角色的情感表达与人际关系,探讨尊重、关爱与责任等生命价值;三是审视文本中的行为后果与道德抉择,引导学生反思生命的意义与边界。通过拆解人物行为背后的动机、情感与价值观,将抽象的生命教育理念具体化,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自然感知生命的尊严、成长的代价与选择的力量。
(二)文化解读
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文化背景的解读,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生命教育资源的意义。首先,西方文化强调个体生命的价值与尊严,注重个人选择与生命自主,如课文中常出现的自我实现与追求梦想主题,体现对生命积极性的理解。其次,西方教育中普遍倡导关爱他人、尊重差异,如志愿者服务、帮助弱势群体等内容,传递生命间的共情与责任。再者,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生命的延续与家庭责任,强调“仁爱”“孝道”与“天人合一”的生命观。通过对比中西文化在生命意义、人与自然关系、个体与集体责任等方面的异同,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进行文化反思,促进多元视角融合,从而深化对生命尊重、责任与价值的全面认知。
(三) 主题整合
将教材中分散的生命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系统的生命教育主题。可从三个层面推进:一是内容归类,将涉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安全防护等知识点归入“生命健康”主题,如运动习惯、饮食平衡、应对校园欺凌等,构建完整知识框架;二是目标分层,依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在不同年级设定递进目标,初一侧重自我保护,初二关注心理调适,初三强调责任担当;三是教学连贯,围绕主题设计单元序列,通过听说读写任务贯穿教学全过程,如开展“我的健康生活”主题写作、“校园安全提案”口语展示等。通过分类、分层、分步的整合方式,使零散内容系统化,提升生命教育的实效性与渗透力。
四、初中英语教学中生命教育资源的应用策略
(一)课堂教学渗透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分层次渗透生命教育。首先,在语言理解层面,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人物的生存境遇与情感体验,如面对疾病、挫折或自然灾难时的态度。其次,在价值探讨层面,启发学生分析人物行为背后的价值取向,如勇气、责任、坚持或牺牲,思考“什么是值得过的生活”。再次,在自我关联层面,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经历,表达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如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他者处境,或在读后写作中反思个人成长。最后,在行动引导层面,将文本主题延伸至现实生活,倡导尊重生命、关爱他人、保护自然的具体行为。通过层层递进的引导,使语言学习与生命认知协同发展,实现知识传授与育人目标的有机融合。
(二)活动设计
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可从目标、形式与反思三个层面落实生命教育。目标层面,聚焦生命主题,如组织“生命的意义”英语演讲比赛,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价值;形式层面,运用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情境,如再现校园欺凌或急救场景,提升学生共情与应对能力;小组讨论则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对生死、健康、责任的看法,发展批判性思维。反思层面,活动后通过英文日记或分享会,促使学生内化体验,将语言表达与生命认知结合。各类活动既锻炼语言技能,又在真实语境中深化对尊重生命、珍惜健康、关爱他人的理解,实现语言能力与生命意识的同步发展。
(三)家校合作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生命教育,需从认知、行动与沟通三方面入手。首先,提升家长认知,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普及生命教育理念,帮助家长理解其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其次,引导家庭行动,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开展亲子共读生命主题绘本或影片讨论,营造尊重生命的家庭氛围;最后,建立双向沟通机制,教师定期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家长分享家庭教育观察,形成教育合力,协同促进学生生命意识的全面发展。
五、基于教材分析的初中英语生命教育资源应用案例
(一)案例背景
以某初中英语教材中的一篇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课文为例,探讨生命教育资源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野生动物面临的威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野生动物的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播放野生动物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课文学习: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野生动物面临的威胁和保护措施。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并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拓展活动:让学生制作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手抄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学生的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六、初中英语生命教育资源挖掘与应用的挑战
(一)教师观念转变困难
部分教师将英语教学局限于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传授,忽视其育人功能;部分认为生命教育属于德育范畴,与英语学科无关;还有部分虽有意识却缺乏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元素的能力,导致生命教育难以有效融入课堂教学。
(二)教学资源有限
虽然初中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一定的生命教育资源,但内容零散,分布不均,缺乏主题连贯性;部分素材仅隐含生命教育意义,需教师
深入解读才能显现;且现有资源多聚焦安全常识,忽视心理、情感与价值观层面的引导,难以形成系统化育人路径。
(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英语教学评价过于关注语言知识掌握,忽视对学生生命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的评估;缺乏对环保责任感、生命关怀等育人成效的考查,导致教师重分数轻育人,削弱了开展生命教育的主动性和持续性。
七、应对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
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生命教育内涵的认知,理解其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转变重知识轻育人的教学观念;掌握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元素的策略;学习融合英语教学与生命教育的有效方法与课堂实施技巧。
(二)开发教学资源
鼓励教师开发网络资源拓展生命教育视野,利用多媒体资源增强情感体验,结合生活实例深化教育内涵,通过多样化资源融合,提升生命教育的生动性与实效性。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将生命关怀、环保意识、情感态度细化为具体评价指标,分项考查;结合课堂表现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推动语言能力与生命素养协同发展。
结论
基于教材分析的初中英语生命教育资源挖掘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深入挖掘初中英语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并将其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虽然在挖掘和应用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但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开发教学资源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可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初中英语生命教育资源的研究和实践,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曹宗清 , 谢兰兰 , 张小宇 , 等 . 初中英语新旧教材语言复杂度对比分析——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 [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5,39(03):53-59.
[2] 李檬 , 王红梅 . 人教版初中英语新旧教材对比分析——以 2012版和 2024 版七年级上册为例 [J]. 海外英语 ,2025,(08):155-157.
[3] 乔楠 . 初中英语教材内容与实际语言应用的相关性分析 [J]. 中学生英语 ,2025,(1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