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备- 教- 学- 评”一体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探究

作者

胡俊杰

临西县第七小学 河北省 邢台市 054999

引言

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小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的小学古诗文教学存在教学备课目标多维、教评分离、学生学习被动等问题。教学育人的价值和育人效果未能充分彰显。“备 - 教 - 学 - 评”一体化强调教学的融贯,即以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为核心,将备课、教授、学习、评价融为一个整体。部编版教材中丰富的古诗文选文为实施一体化教学提供了优质载体,探索与之匹配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对于古诗文教学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标导向的系统备课:构建教学实施框架

泰勒原理认为课程开发要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经验、组织课程经验、评价课程结果,将目标看作课程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备 -教 - 学 - 评”一体化指向课程目标,课程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确定可视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确定课程活动和评价,将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紧密结合,共同推进。

以小学写景古诗四首教学为例。教师先研读课标,定位“能联系诗中事物,体验作者心情”的学习内容,结合教学单元的四首古诗,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正确流利诵读;理解重点字词意思;能画一画诗人所看内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情感;通过对比阅读不同诗人不同季节所写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分解课时目标。如:学习写景古诗中写“春”的诗歌,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学生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全诗;结合插图,理解“碧玉”“丝绦”等字词的意思,能描绘出诗人所看到的春天柳树生长的景象;通过诗句品读理解诗人赞许和喜爱春天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的诗人心情。并据此设计相对应目标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为达成读诵目标设计“配乐诵读”“接龙诵读”,以教师评价、生生评价为评价标准;为达成画说目标设计“诗配画”“情景画说”,以学生作品呈现、口头表达的表演形式为评价标准,实现备课部分环节目标、活动、评价的闭环。

二、情境浸润的深度教学:促进知识内化生成

情境认知理论将学习者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中,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在情境的冲突中,在情境的体验中,知识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诗境的构建是古诗词教学的核心,其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诗词意境,感悟诗词情感,将语言符号转化为生活体验符号,让学习成为学习。

在教学边塞的古诗词时,围绕诗词,教师创设边塞意境。在课前教学中,播放边塞风光纪录片,展示古代地图、戍边场景图片,渲染凄凉的壮美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古代诗人”的人物身份,为学生讲述古代诗人诗词创作的背景,带领学生“穿越”到诗人创作的年代,在诗词讲解中,以边塞战斗场景的多媒体画面展示、音效的配合,让学生聆听马鸣声、号角声等,让学生在多媒体中感受边塞生活之苦和戍边将士英雄气概。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以诗人为角色、以戍边士兵或思乡亲人角色对话,让学生体会诗词表达的诗人思乡的爱国情怀。

三、多元反馈的动态评价:保障教学持续优化

而形成性评价理论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进行观察、纪录、反馈,进而调整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步。“备 - 教 -学 - 评”中的“评”就是要注重多评价主体、多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程、全面的评价,打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参与者”的评价共同体,用课堂观察量表、档案袋、表现性作业等对学生学习和结果进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更关注学生在思维发展、情感体验等,发现问题,调整教学,发展课堂教学活动。

古诗词单元教学中,教师多元评价主体建立。评价主体有教师,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课堂表现评价、作业、阶段测试评价等;教师当场评价学生朗读、答题、参与小组讨论等,分享诗词理解,学生获评诗词小达人,有感情朗读贴上最佳朗诵者。布置特色作业,如录制诗词讲解小视频、制作诗词手抄报、同主题创作小诗等,多维度展现学习成果。上传至班级学习平台,学生互评,互赞、留言建议。家长评价,家长点评学生在家诗词诵读情况、文化拓展学习情况。阶段性测试,“基础积累 + 拓展积累 + 应用积累”的题型设计,考查学生诗词背诵、解释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同时,设置诗词鉴赏、情境运用等题目,如设置情境让学生选用合适的诗词表达等。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诊断学生优势与不足,修正教学,针对共性的理解问题,补充相关延伸性素材,展开针对性练习,实现评价与教学双向互动。

结论

“备 - 教 - 学 - 评”一体化教学为小学古诗词教学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备 - 教”目标统领系统备评,“学 - 教”教学入境深层教学,“评价 - 反馈”多元反馈有效点评,“融会贯通 - 相辅相成”教学相长有效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践行一体化理念,完善教学设计,让古诗词教学真正成为弘扬传统文化、滋润学生语文精神的阵地,在诗词中浸润学生身心。

参考文献

[1] 黄亚霞 .“备 - 教 - 学 - 评”一体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探究 [J]. 学苑教育 ,2025,(17):34-36.

[2] 陈爱兰 . 基于“教学评一体”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5,(06):67-69.

[3] 凌琦文. 应用“逆向设计”理论,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 [J]. 新课程 ,2025,(07):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