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孟津区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张欣欣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吉利小学 471000
摘要: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不可缺少的部分,与日常的课堂体育教学形成了良好互补,适量的体育活动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丰富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洛阳市孟津区的八所中小学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状况的研究,经调查研究发现,孟津区中小学课外活动开展情况并不好:学生早操以及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体育器材短缺,活动项目较为单一,每日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等,通过对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改善活动开展情况,提高孟津区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中小学生;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2004教育部检测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身体情况从大体上看是良好的,但在体质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学生体能和肺活量下降,肥胖比例继续增加,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每天缺乏体育锻炼,不能保证有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
从学校体育的角度来看,课外体育活动是组成学校体育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促使学校体育目的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对于各类学校做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着重对孟津区中小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洛阳市孟津区中小学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笔者在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图书室,搜集大量文献,并通过登录河南师范大学网络图书馆查阅中国知网的有关文献资料30余篇并进行研究分析。
1.2.2问卷调查法:
对洛阳市孟津区的8所中小学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出问卷140份,收回问卷138份,回收率达到98.6%,其中有效问卷128份,有效率91.43%。
1.2.3访谈法:
笔者实地走访了洛阳市孟津区八所中小学校,了解了这些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的普及及维护情况以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真实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
用Excel软件对回收的128份有效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处理,获得研究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1.2.5逻辑分析法:
本文的目的旨在通过对洛阳市孟津区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中小学生对参加课外活动的态度
总体来看中学生和小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持积极地态度。不积极的人占少数,当然也有相当部分人持无所谓的态度。小学生们的积极性都较高,对参加体育活动充满热情的小学生占到82%,不积极的仅占1.6%。
2.2早操开展情况分析
孟津区中学的早操开展情况处于中等水平,能够常年坚持出早操的占57.1%。而小学早操的开展情况远不如中学,从不开展早操的学校中中学占19.5%,小学占到64.8%。
2.3课间操开展情况分析
中学课间操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仅有60.9%的中学统一组织了课间操。小学课间操的开展情况要优于中学,没有不开展课间操的小学,经常开展课间操的小学占到86.7%。
2.4中小学课余体育锻炼的开展情况分析
总体来看,孟津区中小学生对课余体育运动锻炼的落实情况和现状不容乐观。中学生每天参加课余运动锻炼的净时间在60min以上的只占3.9%,30-60min的占24.2%,30min以内的占45.3%,而从不开展活动的占到26.6%。小学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在30min以上的占63.3%。
2.5 中小学校运动会开展情况分析
孟津区中小学组织开展春季、秋季运动会落实情况较为乐观,79.7%的中学和83.6%的小学能够做到至少每年开展一次运动会。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应试教育”观念的严重影响下,学校单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升学率,而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关注力度远远不够,致使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不能完整有序地进行。(2)学校缺乏对体育工作的总体上的安排,没有科学具体的组织领导。(3)中小学生缺乏对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积极性。(4)体育活动项目过于单一。
3.2建议
笔者给出如下建议:(1)国家要立法的高度对体育事业进行支持、鼓励和引导。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使社会上形成“爱运动”的良好风气。比如“每天锻炼一小时”等活动。使学校真正做到重视“素质教育”,不把文化课成绩作为评定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2)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力度。学校要制定并严照制度要求,认真组织和执行,做到规范管理,确保中小学课外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3)在两操上大力进行班级间的评比活动。采取各种措施,制定出各班级间的评分规则,以此来充分调动学校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和竞争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4)丰富学校体育活动的形式,促进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健康发展。应该开展更多丰富的活动,例如跳健美操或啦啦操,通过自主学习和创编,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增强自己对音乐的节奏感;或是在各班多开展一些集体项目,如拔河等,这些趣味性的集体体育活动能更好的培养各班级的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再者是发扬和继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可以增加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趣味性,提高锻炼兴趣。
参考文献
[1]张秀芳.吉林省农村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07):122-125.
[2]李怀霞.安徽省C市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研究,2013(01).
[3]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6.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 05 07.
[5]方慧.河南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06):86-87.
[6]李小莉.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2010(06):97-100.
[7]王兴胜,韩红英.“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青海山区中小学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体育天地,2014(06):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