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依托家乡文化资源开展初中英语项目式学习的路径探索

作者

李琳

河南济源一中初中部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 以下简称《课标》) 也清晰指出,要“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需要,围绕特定主题,由真实的问题或任务驱动,综合运用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自主开展项目学习”(教育部,2022b:41)。由此可见,项目式学习已经成为探索和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一项有效途径。

二、依托家乡文化资源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设计路径

“项目化学习主要包含以下要素: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对这个驱动性问题展开探究;学生经常用项目化小组的方式学习;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资源促进问题解决;学生最终产出可以公开发表的成果”(夏雪梅,2018)。基于此,笔者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对依托家乡文化资源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路径做如下设计: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展示和项目评价。

三、依托家乡文化资源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

(一)情境创设,项目架构

适逢“行走是吾乡”河南省自行车公开赛和“河南省 2025 年校园篮球联赛三人制篮球比赛”在家乡济源举行,正好是宣传家乡的好时机。基于此真实情景,本项目命名为“探寻济源之美,做好济源文化传播小使者”。本项目与课标要求的“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中的“历史、社会与文化”以及“人与自然”主题范畴中的“自然生态”子话题密切相关。教师基于生活实际,整合家乡文化,制定出本项目的驱动型问题 --- 作为中学生,我们该如何介绍家乡,如何使客人爱上美丽的济源小城?让学生能够用英语介绍济源的美,担当好家乡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二)搭建支架,实践探究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师生积极共建,科学管理项目。

1. 教师助推,搭建支架(1)基于主题,统整资源

《课标》指出,应将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思维、文化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教育部,2020)。教师应以主题为引领,纵横整合、拓展同一主题下的教学内容,使语言素材由足量输入逐步过渡到足量、有趣且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根据以上项目任务,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语言素材资源,找准切入点,将教材内容与各个项目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积累与此相关的语言知识。通过串联相关信息,建立起内容间的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

(2)素养导向,精准定位目标

一个项目的完成往往需要数个课时、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所以教师首先要基于项目,聚焦素养,精准定位目标,合理安排项目好课时和进度,确保项目实施顺畅进行。

2. 体验实践,合作探究

在这一阶段,学生运用项目核心知识,分工合作,体验探索,回应驱动问题,并逐步完成阶段性项目任务。每个小组在选定项目主题后,与教师一起参与制订实施该项目的计划,设想完成该项目所需要使用的工具、软件、方法及手段,把握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考虑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子项目 2 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分组亲身体验制作不翻和肉丸的各个环节,了解它们的制作过程,请教制做这两种特色食物的关键问题,储备了足够丰富的有关项目主题的零碎知识;并录制视频,举办项目主题下“ Enjoy Jiyuan Specials”的展示发布会,现场展示制作不翻和肉丸,初步形成阶段性项目成果。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在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合作以及与校外资源方交流沟通的实践学习中学会了规划工作、管理时间和情绪以及与他人良好沟通的技能。

(三)交流分享,真实语用

成果交流是学生们展示自我、弘扬家乡文化的高光时刻。在这一阶段,学生公开展示项目成果。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展示形式,可以将三个子项目成果一起展示,也可以安排分课时展出。

以项目三为例,教师开启现场直播,让更多人观看学生的英文演讲或故事表演。学生们在直播中分享了诸多与家乡相关的故事,如与王屋太行二山相关的愚公移山故事、与小沟背相关的女娲补天故事、与盘古寺相关的盘古开天故事、与愚公移山精神相关的故事等。展示结束后,教师又将视频发送英语教师群,邀请老师们根据各组同学的表现打分,利用班会时间颁奖。最后还择优选取了冠亚季军三个现场视频在学校大屏幕上轮流播放一周,实现了项目成果的公开展示。这个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弘扬了家乡文化,也为本次活动赋予了仪式感,实现了真正的学科育人目标。

(四)评价反思,延展学习

评价不是游离于教学之外的一个孤立环节,而是嵌入在每一个活动环节。在三个子项目的实施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参与活动情况的观察、提问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与收获,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不断优化作品。

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成为各类评价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自觉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教育部,2022:3)。在本项目中,教师多次邀请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内容的讨论和制定。比如,在最后成果展示评价标准中,通过小组内的协商讨论,各小组都制定了评价维度、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教师参照各小组的评价表进行比较、概括,最终形成了一份全班评价表评价是项目式学习实施中的风向标,评价内容有助于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于项目开展的全过程,促进项目顺利推进。

四、结语

实践结果表明,这种依托家乡资源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提升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也激活了学生的兴趣点、主动性、创新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冯丽 . 初中英语项目式学习案例 [M]. 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22.

[3] 刘道义,郑旺全 .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下册)[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 梅德明、王蔷 .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版)解读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 夏雪梅 . 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 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6] 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 光明日报,2000,10.

[7] 杨秒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2,10.

(本文系 2024 年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指向中华优秀文化的初中英语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4YB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