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视角下提升小学生速算能力的方法研究
王明壹
富宁县第二小学 663400
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学生速算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往往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让学生进行机械性的作答。这样的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速算能力,但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而且学生的速算能力培养效率相对较低。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速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将速算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并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速算能力培养过程中,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一、速算游戏化课堂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速算能力培养的过程是比较枯燥的,学生的学习动力明显的不强。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教师的校园教育和家长的家庭教育都要进行创新。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速算能力培养兴趣,在教师层面可以为幼儿设计一些课堂游戏化活动,将学生感兴趣的元素纳入到学生的能力计算环节中,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家长层面教师也可以为家长传递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家庭教育能够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和效果。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解《1~5 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为学生开展速算接龙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座位要求学生进行速算,通过为学生随机出示 1~5 加减法的习题,并计算学生的作答时间,培养学生的速算能力。同时,在家庭教育方面,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速算游戏工具和游戏模板,鼓励家长在家庭中通过趣味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速算能力,这样的教育方法更加高效,有助于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质量。
二、分层速算任务设计
在家校协同的视角下,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速算能力培养效率,就需要对学生开展分层教学活动,通过与家长共同对学生的速算能力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为学生下发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速算学习任务。能够有效减少学生一些不必要的学习任务,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这需要教师加强与家长的日常交流,不仅教师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速算基本情况,也要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让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够发挥出有效的作用,提升速算能力培养的教育效果。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先讲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式,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运算准则,当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下发一些测试习题,检测学生的计算掌握能力。对于学生的结算结果,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共享,让家长能够进行充分了解。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协同,根据每个学生情况制定分层的学习任务,包括学生习题的数量、难度、计算完成时间等等,提升学生的速算培养效率。
三、生活化速算任务
小学数学教师在和家长协同培养学生的速算能力时,也应该注重速算能力培养的常态化进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环境具有计算内容,教师和家长需要对这些场所进行有效利用,从而培养学生的速算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和家长能够潜移默化的完成计算能力培养的任务,并加强学生的速算能力应用意识,体现出数学教学的实用性价值。这样教师和家长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善于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购物》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一些模拟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对教室中的文具等价值总额进行计算,使得课堂速算能力培养能够贯穿于数学课堂上,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与家长进行协作时,教师也要鼓励家长结合学生生活成长环境为学生提出一些速算要求,如家长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活动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鼓励学生强化数学速算能力应用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速算能力的养成不仅是数学技能的精进,更是思维敏捷性、专注力与学习自信心的综合体现。学校作为专业教育场域,可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与系统化训练,为学生搭建速算能力发展的阶梯;家庭作为情感支持与个性化实践的土壤,则能以生活化的场景和温暖的陪伴,让速算训练融入日常,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当家校双方突破“教育孤岛”的局限,以共同目标为引领,以信任与沟通为桥梁,便能形成“专业引领 + 情感浸润”的合力。
参考文献
[1] 董建平 . 移动互联网条件下“速算盒子”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的初步探索 [J]. 新课程 ( 中 ), 2019,(12): 4.
[2] 张义 , 史志洁 . 是“速算大王”, 还是“剽窃能手”?20 年争议大爆发 : 杨凌云状告史丰收——《现代小学数学》触发速算法成果权之争 [J]. 科技潮 , 1999,(06):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