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优化设计路径
周梦茜 王嵩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九集镇涌泉完全小学 441513
引言
语文核心素养涵盖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维度。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而言,正处于语文能力提升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课后习题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部分课后习题存在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因此,优化课后习题设计迫在眉睫。
一、教师重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对小学生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阶段,教师重视语文核心素养和教学的融合,可以帮助他们积累文学知识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语文学科对学生形成重要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全面发展能力。所以教师也要结合新时代背景在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利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应用在学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在展开语文学习之前,就能快速的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文章的重点内容等,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下更好的去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分析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也大力提倡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在课堂活动中多创新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重点。但是对于这项教学改革来说,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如现在的一些教师还是按照原来的老方法去教学生获得知识,让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去死记硬背等,这样的方法不利于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三、分析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优化设计路径
1、实施分层设计,满足多元需求
依据学生差异分层,比如五六年级学生在语文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大致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基础层学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层学生注重知识的运用和能力提升;拓展层学生则强调思维拓展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为基础层学生设计字词拼写、课文内容简单概括等基础习题,帮助他们夯实基础;为提高层学生设计如分析五壮士人物形象、体会文中关键词句情感等习题,锻炼其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为拓展层学生设计探讨文章写作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或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撰写短文阐述狼牙山五壮士精神在当代的意义等拓展性习题,提升其思维深度和综合素养。
2、加强拓展实践,提升综合能力
情境学习理论指出学习应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像结合校园活动让学生写活动策划案,或是围绕家庭生活记录亲情故事。还可让学生为在家庭聚会中策划小型演讲活动分享阅读心得。因此,课后习题设计应突破课堂和教材的局限,拓展到阅读和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提升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加强学生的拓展实践,比如强调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比如学习应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因此,课后习题设计应突破课堂和教材的局限,拓展到阅读和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比如有效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推荐相关拓展阅读材料,并设计相应习题。在学习《草船借箭》后,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其他精彩章节,如“赤壁之战”,并设置问题:比较“草船借箭”与“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智慧表现有何异同?通过这样的习题,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培养其比较分析能力。另外也可进行生活实践拓展,设计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课后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在《北京的春节》课后,可让学生调查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制作手抄报并进行班级汇报。这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锻炼其信息收集整理、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等综合能力。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小学语文课后习题设计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紧扣语文要素、实施分层设计、加强拓展实践、融入跨学科元素以及注重评价反馈等一系列优化策略,能够使课后习题更加贴合学生实际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等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持续优化课后习题设计,让课后习题真正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工具。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与核心素养融合实践探索,不断通过教学的多样化等方式来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热爱。
参考文献
[1] 李林. 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融合实践探索[J].素质教育 , 2020(05).
[2] 雷庆. 让语文教学更精彩——探究“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融合”的教学策略 [J]. 新课程 , 2021(26):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