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联体改革 助推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刘申云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牌楼初级中学 448121
摘要:基于教联体改革背景下,提出助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工作,为当代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辅助学习者的良性发展。本文结合教育实践,探讨以教联体改革为依托,助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策略。目的在于总结更多有效教育改革经验,创建优质教育空间,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关键字:教联体改革;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以教联体改革为指导,应当加速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进程。精准把握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方向及细节性问题,助力当代教育工作者获取更多有效教育经验。结合学科教育特点,创建优质教育课堂,辅助学生完成高效学习活动。基于此,对于教联体改革的内涵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问题,需要进行深层次探究。
一、教联体改革及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界定
(一)教联体改革的内涵
教联体作为一种创新性办学模式,主要在于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由此形成的教育联合体,将利于构建优质且均衡的教育服务体系,促使城乡公共教育服务呈现均等化状态,推进教育强县工程[1]。
在传统教育体制内,各学校间容易出现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部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名校,其他学校则容易面临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等多种问题。而推出教联体改革政策,则利于加速学校间的合作与互动,共享资源互补优势,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以教师交流、师资共享等多种形式,使各所学校均能获得足够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彰显教育的公平性。
(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总结多位学者及专家的研究经验,可以将教师学习共同体定位为以下四个维度:第一,教师学习共同体,实质上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方法。第二,共同体具体指的是一个团体。第三,教师学习共同体主要为教师提供学习环境。第四,教师学习共同体为一个系统。处于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所有教师应当呈现相互帮助的状态,且学习者与助学者间的关系可以进行转换。也可以做出如下解释,教师学习共同体中的每一名成员并非独立个体,而是存在着紧密联系、拥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交流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真实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以互动和协作的形式,持续强化教师之间的“精神共同体”,加速教师的进步与发展。
二、依托教联体改革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一)加速城乡教师资源的融合与共享
由学校方面组织,引导更多教师前往同级学校进行交流学习,满足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条件,为后期教师顺利展开共同学习奠定坚实根基[2]。为了调动教师参与学习共同体模式的热情,可以将教师任教交流经历作为评审教师高级职称的关键条件,作为职务任用、岗位晋级以及评先评优的核心条件。同时,也可构建激励保障机制,依照优势互补、城乡互动的基本原则,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促进教师间的互动与交流解决部分学校教师紧缺的问题。且教师应当借助互联网平台,结合教学问题展开沟通。以初中阶段各学科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与同学科教师针对现实教学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使用新媒体工具创建教师教学共同体微信公众平台,组织专家教师、优秀教师,定期召开讲座,分享教学经验、教学理念,供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进行学习。以此方式启发教师的教学思维,辅助教师获取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为教师顺利展开学科教学活动奠定坚实根基。学校方面也可以以此内容为基准,制定绩效考核方案,从学习情况、现实表现、工作成果等方面出发,展开综合考核,进而构建起优质的工作激励机制。
(二)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基于教联体改革背景下,搭建优质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系尤为关键。因此,应当充分发掘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际价值,通过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秉承着开放性的学习心态,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奠定坚实根基。同时,在营造支持学习的氛围时,可有效激发教师自主学习意识,使教师成长为终身学习者,进一步彰显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特征。首先,学校方面可以为教师购买专业书籍,组织教师与其他学校教师进行联动、共同学习,进而达到提升教师理论教学水平的效果。也可以组织教师参与与所教授学科相关的教学比赛,持续提升教师教学实践水平。其次,利用各类新媒体工具,学校为教师推送先进的教育信息,将国内外最新教育资讯、教育理念传递给教师,辅助教师能自觉营造学习氛围,深刻认识到个人发展与教师学习共同体和学校的发展均具有密切联系,将学习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和需求。最后,应当持续强化教师开放性学习心态,使教师能够乐于学习并轻松完成学习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参与学校组织的团建活动,以集体荣誉、团队凝聚力为主题展开共同学习,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为切入点。如,游戏活动、案例分析活动等,在此类活动中深刻领悟到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重要性。
(三)合理选择构建方法与学习内容
合理选择构建方法与学习内容,搭建坚实、稳固的学习平台,满足教师共同学习的需求。首先,切实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明确教师的具体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生成学习管理机制。其次,创建学习流动机制,以讲授、对话、讨论等多种形式,确保教师的思想具有前瞻性,激发教师共同学习意识。最后,创建学习转化机制,使教师的学习和实践能够呈现顺利结合的状态,帮助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践、体验成功,感知自己的每一次进步。此外,需要关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内容,优质的学习内容更能为教师带来实质性帮助。在正式展开学习活动前,应当结合学科教育特色提炼典型问题,举例示范,供教师展开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在每星期安排教师轮流上一堂展示课,在展示课完毕后,由教师对其教学情况进行点评。讲课人员和评课人员均需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并记录其反思过程,以便能保证此共同学习内容可以彰显其实际价值,助力教师的良性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教联体改革背景下,助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工作,需要把握好多方面细节,充分彰显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价值,为展开高质量教育工作做出辅助作用。同时,也可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司学娟.跨区域联合教研的路径探索[J].中小学校长,2023(03):39-41.
[2]徐贵亮,朱成东,王伟.课程改革视域下的联合教研:背景、路径及实践方略[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09):1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