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策略的探索
文娜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第六完全小学 465400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塑造和品德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学生德育教育方面要有效加强,使德育教育融入教育体系之中,从而为学生社会责任感、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优化提供支持。同时也要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优化德育体系、完善工作策略的前提下,使得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1 小学德育工作策略
1.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德育教育工作推进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宣传道德素养,同时也优化其美育、劳动素养等,对其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良好品德的形成,可以让学生有内在学习动力,使其具有自律坚韧的品质,同时在学业层面也可以取得更加良好的成绩。通过良好道德理念融入,使其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关爱集体,积极参与到各类体育美育劳动实践中,从而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1.2 奠定学生价值观基础
小学时期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萌芽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做好德育工作,可以使其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品质,同时也团结互助,为其未来人生道路指明方向,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坚守道德底线,从而精准作出价值判断和选择。
1.3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推进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成为具备道德品质的公民,从而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也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之中可以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对身边的人进行影响。传播正能量,在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2 小学德育工作策略分析
2.1 充分整合德育要素,融入教育教学实践
在小学德育工作推进环节,教师需要在德育元素的挖掘和充分利用方面有效加强,要把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在整合各类要素、实现融会贯通前提下为学生德育素养的优化提供必要支持。例如,在语文学科的《司马光》课文内容教学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同时也要使其深刻认识到司马光的道德品质,对其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特质进行深刻理解。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生活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渗透情感和法治意识。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树立德育意识,在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德育理念融入其中,在数学学科教学时培养学生的严谨的哲学态度,具备探索精神;在科学课教学环节,确保学生尊重事实,追求真理,培养其环保意识和科学精神,以此在学科融合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也可以得到德育熏陶和影响,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2.2 创新德育教育形式,强化学以致用
在德育工作推进环节,相关教师要在德育活动形式方面不断优化,可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结合纪念日等重大节日以及社会热点等相关问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例如,在清明节可以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祭扫烈士墓或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世界环境日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环保公益活动中,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有效增强。通过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进一步深化道德认知,培养其良好道德行为。同时也可以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之中,如足球俱乐部、绘画社以及书法社等,在社团活动中使学生的审美情绪、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效增强,在社团活动推进环节,让学生互相协作、自我管理,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和品德修养。也要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互联网手段,创新德育活动形式。如可以开展德育主题的线上德育探讨和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有效吸引,让学生在参与德育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制作与传统美德相关联的动画短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为其德育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3 促进家校社合作,体现协同育人
在德育工作的推进环节,需要在家校社协同方面有效优化,学校方面要和家长进行协调沟通和充分合作,可以通过家长会以及家访等相关形式,向家长宣传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德育方法等。让家长也可以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同时也鼓励和引导家长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可以通过家长志愿者及亲子运动会等相关形式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在社会资源整合方面要不断增强,针对社会中的德育资源充分挖掘,和社会各界进行有效合作,在学校和家庭方面都要尽可能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的德育视野得以拓展。例如,可以与当地的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进行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以此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可以与社区合作,进一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通过垃圾分类宣传以及社区服务等相关内容,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此外,还要确立协同育人机制,在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中进一步体现出各方面的职责和任务。在德育工作中,使得家、校、社的协同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发挥主导作用。针对家庭和社会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家长要配合学校方面,在家庭教育方面不断增强。社会要为德育学校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在共同发挥合力的前提下,为其健康良好成长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要想体现出良好德育效果,教师要优化德育教育内容,创新德育活动形式和方法,在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中体现出针对性和可行性,从而确保动力得到激发和调动。然后,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前提下,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明丽 . 新时代小学德育工作创新路径探究 [J]. 教育研究与实践 , 2024(3): 45- 50.
[2] 张伟悦 . 家校社协同视角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J]. 基础教育论坛 , 2023(10): 25-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