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小学劳动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探索

作者

张聪聪

驻马店市第十小学 463000

引言

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人才核心竞争力之一。小学阶段正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开发的关键阶段,在劳动教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焦点。劳动教育既可以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又可以培养学生实践精神与创新意识。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与创新思维的核心概念界定

小学劳动教育就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实际劳动活动来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劳动精神和劳动意识。既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又强调以劳动为载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与创造力。在现有教育背景之下,劳动教育不仅要以完成具体劳动任务为目的,还要以这些活动为载体来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并帮助其发展解决问题与实践能力。所谓的创新思维,是指那种能够突破传统,提出创新的观点和方法的思考模式[1]。这一思维方式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能灵活处理并提出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把劳动教育和创新思维结合起来,既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劳动技能,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小学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探索

(一)劳动教育内容创新

传统劳动教育中学生往往从事一些单纯,重复劳动活动而缺乏挑战与创造性。要想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就必须对劳动教育内容加以革新,并根据学生实际需求与社会发展变化设计出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举例来说,在部编版小学《劳动技术》四年级上册的第 1 单元关于纸工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有机会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手工制作任务,比如做纸雕,做纸模型等等,促使学生在完成使命时发挥想象与创造。通过多元化内容设置既可以使学生获得劳动基本技能,又可以激发其问题解决能力以发展创新思维。

(二)劳动教育方法创新

实施创新劳动教育路径,是实现创新思维发展的核心要点。传统劳动教育大多把老师讲解当作中心,学生大多跟着老师思路完成布置作业,缺少自主钻研与创新的空间。在现代劳动教育里,老师需借助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创新办法鼓励学生自主思索,探究及实操演练。以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课本第一单元的纸工教学为例,老师会引导学生自主开展纸艺设计工作,并非单纯地带学生完成既定的纸艺制作任务[2]。凭借这类自主摸索,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磨炼创新思维、学会用独特眼光审视问题、觅得解决措施,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辅助工作,引导学生从互联网视频教学中汲取更多创作灵感,继而进一步点燃其创新动力。

(三)评价方式创新

传统劳动教育的评价手段往往着眼于劳动成果质量,却无视学生于工作推进当中呈现出来的创新思维与处理难题的本领,为更切实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拓展。评价方式得从只聚焦成果表现转变为聚焦过程表现,聚焦学生劳动进程中创造性的发挥,以小学四年级下学期《劳动技术》首单元纸工作示例,其评价标准不只是以学生作品完成度为准则,也可跟学生创作时的创新式考量相联系,跟动手实践本领以及团队协作相联系,如此评价方法可使学生认知创新思维的应有价值。

从而引发学生不断创新的热忱,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进步。

三、小学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施保障

(一)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劳动教育得以落实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队伍建设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教师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对学生进行精准地引导与演示。二是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创新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创造力。比如教师可通过参与各类培训,借鉴先进教育理念与方法等途径来提高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

(二)资源整合与利用

资源整合和利用,是劳动教育得以推行的重要保证。传统劳动教育下,教师与学校通常都是依靠有限的教学资源来开展教学,制约着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有效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学校应全面整合社会资源、家长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创设多元化学习环境。以《劳动技术》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泥工教学为例,该校可邀请专业泥塑艺术家来校演讲或者实践指导,为学生提供较多创意素材与实践机会。

(三)家校合作学科

在执行劳动教育的过程当中,学校与家庭需要联合起来,以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人发展。学校可采取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主动参与学生劳动教育。以《劳动技术》四年级上册第 2 单元的泥工教学为例,学校有能力组织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泥工相关的活动,并允许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泥工作品的制作,这样既加强了父母对劳动和教育的认同感,又使子女有机会一起学习和提高。

结束语

总之,小学劳动教育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其他教育手段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劳动教育内容,方法与评价方式进行创新,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创造力与实践能力。但要达到这一目的,还需多方保证。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只有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才会指导学生从事创新性劳动;以资源整合和利用为主线,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给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机会;是家校合作的重要保证,家庭与学校要形成推动学生全面成长的合力。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要不断地对小学劳动教育模式进行探索与改进,并不断地进行创新,使其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林燕 . 小学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六年级下册“夏令凉品”单元教学为例 [J]. 甘肃教育研究 , 2025,(04):146-148.

[2] 包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 2024,(24): 166-168.

[3] 谢彩霞 . 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J]. 全国优秀作文选 ( 教师教育 ) ,2024,(06):19-20.

[4] 夏苗苗 . 目标导向下小学新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4,(35):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