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小学音乐课程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索

作者

唐路

广安市武胜县万隆小学校 638400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是心灵的对话。在小学阶段,音乐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促进其情感发展和创造力提升。然而,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如单调的乐理知识讲解、反复的唱歌练习等,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对音乐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成为小学音乐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积极探索音乐世界,从而提高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因此,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小学音乐课程中学生兴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情境创设:音乐故事里的奇幻之旅

将学习者有效引入特定的音乐氛围之中,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核心的音乐教学策略展现出显著价值。这种方法的本质在于精心构建与音乐主题高度契合的场景体验,诸如通过生动的音乐叙事或氛围营造,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深度体验音乐艺术本身蕴含的吸引力,从而有效点燃其内在的学习热情。以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实践为例,教学内容本身决定了情境设计的可能性边界。设想教授一首描绘森林景象的歌曲时,教师的工作并非局限于单纯歌唱指导。课堂空间本身可以被巧妙转化为微型森林环境:引入真实的枝叶、形态各异的动物模型,这些元素共同作用,在视觉与心理层面奠定了森林的基调。此刻,教师的话语转变为叙述:“想象一片光影摇曳的森林深处,阳光碎片斑驳地洒落在铺满落叶的地面。枝头的鸣禽正进行着它们的旋律对话,灌木丛中偶有敏捷的身影掠过。忽然,一种悠扬的声响弥漫开来,那是属于森林居民的独特乐章,邀请我们共同聆听这份林间的喜悦。”这种叙事性引导迅速聚焦了儿童的注意力,他们仿佛被瞬间传送至那个充满生机的绿色世界,对即将呈现的歌曲内容萌发出强烈的探索冲动。在叙述推进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教学指令是鼓励儿童释放想象力——将自己代入林中小生灵的角色。他们或许模仿飞鸟展翅的姿态,或者尝试小兽跳跃的节奏,身体动作与音乐的韵律紧密相连。

2 游戏融合:趣味音符的欢乐派对

儿童天然的倾向性里,游戏占据核心位置;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引入此类活动——将游戏元素精心编织进教学环节——能有效点燃课堂气氛,唤起学生更强烈的参与动能。节奏训练,作为一项基础且关键的音乐教学内容,其传统的练习形态有时不免令学生感到重复单调;此时,教师可以构思“节奏接龙”活动:把班级成员划分为若干小组,组内成员按次序拍击出各自设计的节奏型,紧接其后的同学必须精准重现前人节奏片段,随即叠加个人新节奏,如此循环往复。未能及时接续或节奏失误的小组,承担诸如演唱简短歌曲这类象征性“后果”。这一过程,远不止于提升节奏敏感度,同步增强了学生的即时反应与小组协同能力。围绕歌唱教学展开的“歌词大比拼”游戏:教师播放选定歌曲数次供学生记忆旋律与词句,随后形成两组竞争态势;教师朗读某句歌词,双方需飞快抢夺接续下一句的机会,正确回应赢得分数,错误则扣除相应分值,最终积分优胜方宣告胜利。游戏本身构成强大的内在驱动,促使学习者更专注地投入歌曲学唱、更牢固地掌握歌词文本。广受欢迎的“音乐椅子”游戏,其布置需在场地内设置少于参与学生数量的座椅;伴随背景音乐响起,学生环绕椅子队列随音乐韵律行进;乐曲声戛然而止之际,所有人需瞬间抢占位置就座,缺失座位的参与者遗憾退场;随后移除一把椅子,游戏持续直至仅剩一名获胜者留存。

3 实践拓展:音乐舞台的多元绽放

小学音乐教育中,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象行动至关重要。真实的舞台呈现构成了这种转化的核心场域。设想校园内定期开展的各类音乐展演活动——不拘泥于特定形式名称——其核心价值在于为每位学习者开辟了独特的表达通道。教育者依据个体差异,敏锐识别其歌唱潜力、舞蹈禀赋或乐器掌握程度,进而量身定制展示方案。当学生投入反复打磨的排练周期,亲历从生疏到流畅的纸质乐谱修改过程,最终在观众注视下完成表演,那种源于内心深处的自我确认感难以替代。这种高峰体验往往成为驱动其持续探索音阶、和声的内在引擎,远超外部激励的效果。创作实践的引入进一步拓展了实践的疆域。对孩童而言,音乐创作绝非遥不可及,起点可以低至为“美丽的校园”主题设计几个基础节奏型,或是围绕“快乐的童年”感受填写几句质朴歌词。关键在于教育者需退居引导者角色,提供安全、鼓励的创作氛围,让稚嫩的创意得以自然流淌。作品成型后的同侪互评环节,如小范围的分享会,则能激发新的灵感碰撞与技巧观察。走出教室的实践活动同样不可或缺。组织学生探访陈列着不同时代乐器的专业场馆,亲手触碰那些共鸣箱纹理各异的弦乐器、管乐器,聆听工作人员讲解其发声原理与历史演变,这种多维感官接触构建的知识远比课本描述生动立体。与一线音乐从业者的简短对话,可能不经意间在孩子心中埋下职业向往的种子。综合来看,这些多层次、沉浸式的实践环节,共同编织成一张促进音乐素养与综合能力协同发展的网络,其本质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声音世界与行动反馈中,找到属于个体的音乐身份与持续热情。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创新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了身临其境的音乐氛围,让他们在奇幻的音乐之旅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游戏融合将音乐学习变成了一场欢乐的派对,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实践拓展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音乐舞台上多元绽放,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蔡晓红. 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 魅力湖南,2025,(02): 123-125.

[2] 段吉峰 . 民歌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 [J]. 中国民族博览 , 2025,(05): 146-148.

[3] 张烨 . 小学音乐课程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探讨 [J]. 中国民族博览 , 2025,(03): 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