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双减”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效能提升的实践探索

作者

曾奇志

湖南省双峰县永丰街道城北学校 417700

引言

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学生在校外培训的时间大幅减少,课业负担减轻,课余时间相应增加,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和身心发展创造了条件。然而,随之而来的新挑战也逐渐显现: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如何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如何在作业量减少的同时保障学习质量,如何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这些问题都对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新特征

(一)管理目标由“外在驱动”转向“内在发展”

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因外部学业压力减轻,学习动机逐渐从依赖外部监督转向寻求自我提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需要将关注重点由完成作业、遵守纪律等外在要求,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上。这种转变要求管理目标更具长远性与综合性,不再以单一成绩指标衡量学生发展,而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个性塑造等方面实现内在驱动的成长,使班级管理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堂内外时间结构的再分配

“双减”政策调整了学生在校的时间分布,减少了书面作业总量,延长了课后服务时间。这一变化使班主任必须重新规划课堂与课外的时间结构,以保障学习效率与身心健康的平衡。科学的时间管理不仅涉及课堂教学进度的优化,还包括课后活动与自主学习、休息放松的合理安排。班主任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课堂学习的专注度与有效性,并在课后服务中融入多样化的学习与发展机会,避免时间利用的低效化与单一化,确保学生在校时间发挥最大育人效能。

(三)家校协同的互动模式转型

在“双减”背景下,家长的教育关注点逐渐从作业完成情况与学业成绩,转向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心理健康状况与兴趣发展的支持。此变化要求班主任在家校沟通中具备更高的指导力与引导力,不仅传递学校教育目标,还需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理性的家庭教育理念。互动模式的转型强调信息的双向流动与责任的共同承担,班主任需要在沟通内容、频率与方式上做出调整,建立稳定、开放、合作的家校联系机制,从而形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合力,实现教育资源与管理力量的有效整合。

二、提升班级管理效能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高效课堂管理机制

1. 聚焦课堂学习习惯养成

在“双减”背景下,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与发展能力的主要阵地,学习习惯的养成对整体学习效率具有决定性影响。班主任应通过建立明确的课堂常规,确保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有清晰的行为预期;通过分层化的提问方式,兼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通过目标导向的任务设计,使学生在课堂中形成明确的学习目的,从而逐渐养成专注倾听、积极思考和及时表达的稳定习惯。这种习惯的积累有助于提升课堂参与度与学习质量,为班级管理效能的提升奠定基础。

2. 优化学习评价方式

科学的评价方式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促进学习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引入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记录,将学习档案袋、课堂即时反馈卡等作为常态化工具,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获得具体的改进建议与鼓励。这种评价方式强调过程中的表现与进步,而非单一的结果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其自我反思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升整体班级运行的有效性。

(二)创新课后服务与班级活动设计

1. 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合理设计多元化的活动,如阅读社、科学探究小组、艺术工作坊等,使课后时间不仅仅是作业延伸的过程,更是能力拓展与兴趣培养的关键平台。这种活动安排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多方面发展,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与学习主动性,从而在无形中提升班级的整体活力与凝聚力。

2. 融入德育与劳动教育

课后服务和班级活动不仅是智力发展的场所,也是价值观塑造与品格培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可以在日常管理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与劳动教育,通过安排班级事务管理、校园劳动与公益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责任与担当。这种基于体验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与公共意识,从而推动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

(三)深化家校协同合作

1. 转变家校沟通重心

在“双减”政策下,家校沟通的核心应从单纯关注成绩转向关注学习习惯、心理状态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班主任在与家长交流时,应注重引导其理解学校教育目标与育人理念,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理性的教育观。这种沟通模式能够减少因片面追求成绩带来的教育压力,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共同价值取向,推动学生在多方面均衡发展。

2. 开展家长教育培训

应定期组织家长讲座、互动研讨等活动,为家长提供关于亲子沟通、学习支持方法以及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的实用策略。这类培训不仅有助于提升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能力,还能促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班级管理效能的持续提升。

结束语

“双减”政策不仅是教育负担的减法,更是教育质量与育人理念的加法,小学班主任此背景下,应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通过课堂优化、活动创新、情感关怀与家校协同等多维策略,实现班级管理的精细化与高效化。唯有如此,才能在减负的同时增效,让学生在更加健康、积极、充实的环境中成长。

参考文献

[1] 益西白玛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的策略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全文版 ) 教育科学 ,2025(3):034-037

[2] 兰喜燕 .“双减”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探索 [J].学生·家长·社会 ,2022(38):0046-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