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郭小霞

四川省中江县小南街小学 四川 中江 618100

引言

在 “双减” 政策与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正处于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型过程中,核心素养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数学理解、思维方式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整体发展,本文致力于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路径,帮助构建高效、创新且适应时代需求的数学课堂。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背景与内涵

1.1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界定与要素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进程中逐步养成并拥有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目的是培育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数学素质,具体来说,数学核心素养包含四个方面:数量关系着重学生对数的理解和运算本领,助力他们建立数感与代数思想;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领会图形结构与空间位置,增强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思维;统计意识专注于数据的收集、分析与解读,让学生具备基本的数据处理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则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包含抽象、推理、建模等内容,是学生解决问题与创新思考的根基,这四个方面相互补充,构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价值趋向。

1.2 课程标准的改革导向与教学变化

新课标清晰提出,数学教学应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要求教师从 “知识中心” 转向 “素养中心”,这一转变让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灌输,而是着重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促进知识应用与迁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性,如在学习 “面积” 概念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测量教室地面,以此让他们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

1.3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核心素养理念不断普及,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仍有不少问题存在,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看重知识点讲解与习题训练,使得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创新思维受到限制;教学评价体系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没有关注学生能力的综合发展,此外,因为缺乏生活化情境与实践机会,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缺少兴趣,甚至产生畏难情绪。

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策略探索

2.1 构建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学,注重与现实生活建立紧密联系,通过搭建真实且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主动展开思考,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贴近实际的任务型问题,像 “怎样计算家庭每月的用水量?”“怎样为教室更换窗帘估算布料用量?”等,这样的情境不仅能减弱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还能推动他们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和探究愿望。

2.2 注重问题导向教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围绕 “问题链” 逐步推进,设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经历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的完整过程,以 “平均数” 概念教学为例,可先提出 “我们班谁的身高最高?” 引发学生思考,再引导他们比较身高差异、计算平均身高,从而理解平均的含义,此外,运用 “认知冲突” 策略,也就是故意设置反常现象或易错点,引发学生的质疑与辩论,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考,促进深度学习的开展。

2.3 设计多样化活动,促进数学实践与迁移

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是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应创设动手操作、数学游戏、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比如,通过 “搭建立体图形” 让学生动手操作几何模型,理解体积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设计 “数学商店” 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体验加减乘除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三、典型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反思

3.1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在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时,学生常常因为分数概念的抽象性而出现理解上的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设计了实物切割与分类比较的活动,比如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好几份,再贴上 “1/2”“1/4”等标签,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感受 “整体与部分” 的关联,在此之上,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分数的大小,理解 “单位分数” 的意义,这种具象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还成功突破了传统讲解难以攻克的理解难题。

3.2 “图形与变换”课堂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里的重要内容。在 “图形与变换”教学中,教师引入几何画板软件和动态图演示,向学生展示图形旋转、平移与轴对称的过程,比如,让学生观察一个三角形围绕点 A 旋转 90 °的动态过程,他们能清楚看到图形位置的改变,进而形成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运用几何工具进行操作,模拟图形变换的路径,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还提高了动手与探索能力。

3.3 教学评价方式优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反哺

评价方式的改变是核心素养得以落实的重要支撑。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学习档案袋、同伴互评与形成性评价等方式,鼓励学生记录学习过程、反思学习策略,例如在 “解决问题” 单元,学生要记录每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以及遇到的困难,并进行阶段性的自我评价,这种方式让评价不再只局限于终结性测验,而成为促进学生思维成长与自我调控的过程,经过长期追踪,学生在数学表达、逻辑组织与自主学习等方面有了明显进步,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课堂真正转化为了学生的实际行为。

结语

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转变观念,优化教学策略,重视学生能力与思维的整体发展,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借助问题引导和开展多样化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结合典型的教学案例以及评价机制的改进,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 王延涛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J]. 学苑教育 ,2025,(16):13-15.

[2] 任亚菊.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新智慧 ,2025,(12):107-109.

[3] 王媛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 [J]. 辽宁教育 ,2025,(07):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