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幼儿园开展“分层定位, 连环跟进”师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左娟

重庆市合川区大南街幼儿园 401520

引言

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现实中,许多幼儿园教师培训面临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实际工作脱节、成效难以持续等普遍问题。新入职教师常常在班级常规和基础教学组织上感到吃力,而部分经验教师可能陷入专业发展瓶颈或重复性工作状态。统一的培训课程难以满足这种多层次、多样化的专业发展诉求。因此,探索一种能有效识别教师个体差异、提供精准支持并实现持续转化的新型园本师训模式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分层定位,连环跟进”模式的实践探索正是试图回应这一现实需求。

一、“分层定位,连环跟进” 师训模式的理论基础

“分层定位,连环跟进”师训模式的理论根基源于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与差异性的认知。它认识到教师个体的能力起点、发展速度与需求目标存在不同层次。模式汲取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精髓,强调为处于不同专业发展台阶的教师设定“够得着”的目标,这如同搭梯子。持续“跟进”的环节则深受教师行动研究理念影响,主张将培训、实践、反思与再指导形成闭环,推动专业成长呈现螺旋上升态势。实质上是尊重差异基础上提供适配支持,并在实践中完成动态追踪与持续优化[1]。

二、幼儿园师训现状分析与本模式构建基础

当前多数幼儿园的教师培训存在突出问题。统一安排的集中研修往往内容泛化,缺乏针对性,难以匹配不同发展阶段教师个体的实际需求短板。新入职教师容易茫然,经验型教师则易陷入专业瓶颈或重复性工作状态。培训与实际工作时常脱节,缺乏有效跟进转化的机制,学的东西难落地。基于此,“分层定位,连环跟进”模式的构建考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性化规律,立足园所已有的校本教研基础运作经验,同时也回应了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提升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明确政策导向。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痛点,落实精准支持。

三、幼儿园 “分层定位,连环跟进” 师训模式的实践探索

幼儿园实施“分层定位,连环跟进”师训模式的实践探索非常注重操作性和教师成长。园方基于教师教龄、发展现状和意愿,将队伍合理划分为新手教师、发展期教师和成熟骨干教师三个常见层级。对应不同层次,培训目标与内容的差异明显:新教师侧重基本功和一日流程规范,发展期教师提升教学设计与回应策略,骨干教师则偏重引领和课题研究能力。定位后,关键在于持续跟进。采用课堂诊断、定期教学展示、结对帮扶、小组专题研修等多种途径,让培训内容循环作用于实践。比如成熟教师展示后,集体研讨其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新手教师再尝试将适合自身的方法在自己的课堂上应用验证。这个过程不孤立,前后环节有衔接,教师在实践中持续反馈调整,培训效果得以滚动式夯实[2]。

四、幼儿园 “分层定位,连环跟进” 师训模式反思

“分层定位,连环跟进”师训模式的探索为园所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积极变化。它能较好回应教师个体成长节奏差异,使不同层级教师的需求得到更清晰的关注和支持路径。实践中,教师参与培训的目标性更强,对自身短板的理解加深。持续跟进的课堂诊断、同伴互助环节,也有效促进了教学经验在园内的流通和应用转化,增强了学习与实践的联系。日常工作中也观察到,该模式运行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管理精力,尤其在平行班级较多情况下,确保每一层级教师获得深度跟进支持存在现实挑战。课堂诊断记录工具的实用性、反馈交流的时效性直接影响效果。成熟教师担任示范引领任务后的专业支持与内在动力维系同样需要机制保障。层级划分标准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防止固化。科学减轻记录负担、平衡集体与个体资源投入、优化教师成长档案的动态应用,是模式可持续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

结语

“分层定位,连环跟进”师训模式的实践探索,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种基于差异化和持续性原则的路径参考。实践表明,该模式能够在识别教师个体发展层次的基础上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支持,并通过跟进环节促进培训内容向教学实践的有效转化。模式的运行也对幼儿园的管理精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展望未来,持续优化层级动态调整机制、科学配置专业支持资源、激发全体教师内生动力,是深化这一模式效能、促进园所整体教育质量提升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吕晔. 创新园本培训模式, 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开展"分层定位 , 连环跟进 " 师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 学园 , 2021(32):58-61.

[2] 李晓红 , 黄秀丽 , 李青 . 连环跟进互动教研躬行实践教学相长——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 [J].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2018(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