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作者

赵翠玲

泰安市新泰市西张庄镇中心学校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综合数理化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新课标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师积极应用新方法和新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生物知识学习核心素养,为学生后续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一、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生物教学理念和模式有待更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落实,初中生物教学得到发展的契机,但是部分教师还没有对新的教育理念完全适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存在理论知识灌输的情况,容易导致学生被动学习[1]。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自身感受的了解,没有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对于后续教学活动开展十分不利。

(二)部分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不足

初中阶段教师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过程中,如果不能从学科特点出发,单纯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内容,可能会导致课堂氛围更加沉闷,对于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内容十分不利。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培养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影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如果授课过程中,教师没有将生物知识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则很难产生亲切感,不容易理解和记忆,对后续教学活动十分不利。

(三)教学内容和实验条件需要完善

部分教师对新课标标准理解不够全面,如果教师不能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平衡,则学生很难理解生物教学的深度。实验是生物教学重要措施,完善的教学设备,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部分学校对实验室硬件设备构建认识不足,进而影响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增加课堂交流

初中生物高效教育体系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紧密配合,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结合,要给予学生充分关注,积极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感受,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氛围,夯实学生基础,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2]。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解“人体内环境”相关知识内容时,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环境的稳态,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而言,此类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身体的健康情况,将教材知识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拓展实验教学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落实实验教学措施,引导学生主动设计和研究设计方案,丰富学生感知,提高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在新课标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创新。教师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性,设计符合学生成长要求的教学方案,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以生物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实验中发挥自身优势,增加其对生物知识的了解程度。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解《人体消化系统》相关知识内容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消化液对食物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等多样化教学措施的应用,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积极引入生活案例

将抽象的生物学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科和学生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落实生活教育理念,结合学生自身学习经验,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内容。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直观认识生物学相关概念内容,夯实学生学习基础,进而保障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解“免疫系统”相关知识内容时,明确教学目标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鼓励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倡导探究式学习,通过一系列策略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生物学科是初中教学体系重要的构成部分,教师通过科学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保障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要积极应用新理念,不断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优化课堂互动,开展实验教学,结合生活案例,从而推动初中生物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冰杰 .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 2013(90):1.

[2] 谌校清 .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J]. 中学时代:理论版 , 20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