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与传承

作者

蒋琳琴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东坪镇城南完小 413500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养料和智慧支撑,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是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体现。美术教学本身就具有审美教育的一般属性,在美术学科中融入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形成、学生通过美术审美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都大有裨益。

一、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现下小学美术虽然在国家课程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问题,阻碍了美术教育育人功能与学生综合发展的发挥。首先,学校对美术学科不够重视,课时不足。部分学校仍然存在“重正课、轻副课”的情况,美术的课时被挤占,出现其他学科“挤占”美术课时的现象,有些教师也因此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知识教育与素养教育的双重任务,使得美术教育“流于形式”,缺乏体系与深度;其次,教学内容单一,重技法轻文化。小学美术课堂,目前的教学内容多为绘画的技巧训练、色彩与简单的手工制作,多为技能性训练。教师重作业的完成、技法的表现,轻作品背后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的学习。因此,“技能取向”的美术课教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使美术课缺失了文化价值内涵。再次,学生将美术认识在“会画”的层面。因为缺失了文化价值、美术价值的讲授,导致很多学生将学习美术理解为“画的好”或“做的好”,对艺术中的情感、价值、文化价值等学习认识不够。因此,这种对美术的低层次理解影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及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与动力。最后,教师专业素养与条件参差不齐。由于部分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对传统美术文化认知不足,教学水平有限,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渗透优秀的传统美术文化。同时,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学资源的影响,学生能接触到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较少,课堂上更多是以教材上的图片为主,再加上教师的口头描述,缺乏直观的感受,无法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艺术的审美兴趣和认同感。

二、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一)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剪纸、年画、书法、陶瓷、民间工艺等传统文化引入美术教学课堂,充实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丰富性,在学习技能技巧的同时体验到了文化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通过美术教学中的欣赏和感悟,学生能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唤起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三)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小学学习对学生价值观形成具有奠基性意义,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让学生不仅是文化的学习者,更是学生行为成为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与传承策略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融入美术教学

小学美术教师既要重视绘画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要重视传统文化价值引领,在课程目标、方案设计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思想、艺术精神,如在课程中注重“天人合一”思想,在风景、动植物题材画作上,引导学生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在“和而不同”思想中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艺术的共融思想,学会尊重不同美的事物;通过理念融入,拓宽学生的艺术思想,引导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建立文化自信。

(二)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美术欣赏不仅仅是在“看”,更是文化的体验与心灵的对话。教师可以选择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如宋代山水画、明清瓷器、民间年画、剪纸等,配合创作历史背景、作品创作手法、文化内涵等背景知识,让学生在故事讲述中、美术作品欣赏中对作品的艺术美进行鉴赏,对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有所了解。如在青铜器纹饰欣赏时,感受青铜器纹饰的庄重古朴之美,了解青铜器纹饰中包含的礼乐文明和宗法制度,既获得了艺术美的欣赏,也对中华传统文化建立了情缘。

(三)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

创作活动是美术教学中最活跃、最生动,学生传统文化浸润的过程,是学生用“做”的方式把传统文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的体现。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进行传统艺术的仿制和创造。例如,学画,学习笔画、字;学书法,不仅是学习笔画、字,更是学习书卷气质、人文教养;学剪纸、泥塑,不仅是学习技艺,更应学习其中的象征寓意和文化民俗;让学生结合当代主题学习传统元素,例如用传统花鸟画现代主题,在剪纸中加入环保、科技等当代主题元素,使学生在创造中传承传统。

(四)聚焦生活,在主题中融入文化内涵

小学美术教学,不仅是一种艺术技能的练习,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连。教师可以在传统节日或重大民俗事件中开设美术课程,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生活当中。如在中秋节开设“彩绘灯笼”课程,通过画画的方式体验中秋的“团圆文化”;在春节开设“年画设计”课程,了解年画中吉祥寓意的图式和符号;在端午节开设“香囊制作”课程,了解端午节的传统和工艺,等等,在这些项目中,学生不仅能获得创作的体验,也能获得传统生活的体验,形成情感的共鸣、精神的积淀。

结束语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应用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在学生心中播下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教师要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将美术教学技能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创造活动中、实践中,在赏美、创美、实践美的过程中,感悟到传统文化的美,在生活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善江. 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J]. 学生·家长·社会,2024,(41):66-68.

[2] 吴家红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J].学园 ,2022,15(29):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