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叶春艳
湖南省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第一中学
近些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使各行各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教育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育改革,生成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育手段时,初中数学教师也必须强化自身的信息化素养,要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优质课堂。同时教师也不应滥用人工智能技术,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和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深度结合,以此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彰显初中数学学科的教育特质,也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不断强化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初中数学教师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育手段时,可以搜集学生的学情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习惯养成情况,继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这种教育形式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可以避免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手段,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们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主搜寻资料,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水平,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相关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针对学生过往的学生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继而在设置教学方案时落实因材施教理念,构建个性化的教育引导模式。针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基础知识课件,利用诸如微课视频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基本概念。而针对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方程模型,并让学生与人工智能人物进行对话交流,尝试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单一的教学形式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生成多元化的资源内容,辅助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和知识的深度探究过程。比如,在初中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2 章第五节《全等三角形》相关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节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真假美猴王”的视频,让学生认真观察真假美猴王的特征,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 VR 技术,构建一个真实的生活化场景,学生们需要佩戴 VR 眼镜,观察并列举出虚拟世界中有哪些图形是全等图形。学生可以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下沉浸式的完成学习过程,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和特性。后续教师在引导学生将三角形进行平移、旋转、翻转等操作时,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设置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操中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并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总之,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充实课堂的教学活动和资源内容,帮助学生开拓学习视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水平。
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展开有效的教育评价
在传统的教育评价环节中,教师需要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展开教育评价,或者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教育评价。这种教育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化,也容易失去客观性。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自动化生成教育评价结果,可以从多方面衡量学生的学习表现。譬如在上述《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了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价时,则可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在该堂课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个性化的教育评价。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学生在与虚拟人物对话交流中的表现,获知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对数学基础知识的了解情况。在进行教育评价时,也可针对性的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教育评价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全面性。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也可以根据教育评价结果,进一步调整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水平[1]。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力初中数学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同步记录学生们的学情信息,使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改善。人工智能技术也能够在课后根据学生们的综合学习表现,提供个性化的作业和学习资料,展开个性化的教育评价,辅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查缺补漏过程,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世清 . 人工智能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 教育 ,2025(2):18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