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户外游戏活动与幼儿焦虑水平降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

韩晓晓

志丹县第五幼儿园 717500

幼儿出现焦虑症往往同外部环境施加的限制性因素以及社会交往的压力紧密相关,它表现出的典型特点就是持续不断的紧张感和逃避行为。应当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促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重点加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培养。户外游戏因为有着开放的空间布局并且允许自由选择,所以给孩子们供应了非常关键的情绪发泄途径。通过参加运动活动,跟同伴相互交流等方式,能够慢慢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情绪调节体系,进而有效地减轻焦虑状况,这是符合儿童心理成长的内在规律的。

一、户外游戏的核心价值

户外游戏的主要价值在于塑造一个具备生理调节、心理抚慰和社会适应功能的综合发展平台[1]。从生理层面而言,其开放的空间给儿童带来了许多大型肌肉运动的机会,通过奔跑、跳跃以及攀爬等活动促使神经递质得到均衡的分泌,进而减轻室内环境带给的心理压力。从心理方面来讲,自然环境的自由属性引发个体的探索欲望,有益于儿童慢慢形成应对新情境的能力,削减过度的焦虑情绪。从社会角度来看,户外游戏给儿童搭建了社交的实践平台,在互动中提升群体归属感,削减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成为缓解儿童心理压力的重要手段。

二、降低焦虑的实践策略

(一)自然探索游戏:激活感官调节

按照环境心理学里有关注意力恢复理论,自然探索类游戏会加入一些软性吸引因素,像水声效果以及植被动态改变等,以此来减轻定向注意力疲劳状况,帮助幼儿脱离过于警觉的状态 [2]。在自然场景之下,多感官刺激可以重新塑造儿童的认知方式,通过触觉,听觉和视觉共同发挥作用,激发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力,进而推动情绪调节能力和心理平衡程度得到改善。

例如,在户外自然探索游戏中,可构建“多感官刺激矩阵”。选取园区内植被丰富区域,划分嗅觉区(种植薄荷、迷迭香等芳香植物)、听觉区(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形成自然水声)、视觉区(培育不同花期的花卉形成色彩变化),幼儿可在无指令引导下自由穿梭于各区域。教师通过观察幼儿进入各区域后的行为表现(如停留时长、面部表情松弛度),发现幼儿在自然元素刺激下,焦虑相关的状态(如紧绷的肢体、频繁的哭闹)均有所改善,且在持续探索 15 分钟后,多数幼儿出现自发的放松行为(如深呼吸、舒展肢体),表明自然探索游戏对焦虑水平的降低具有直接作用。

造成的心理压力问题。

例如,可以设计“动态阈值挑战系统”开展户外体能游戏。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特点,设置基础层( 10cm 障碍物跨越)、进阶层( 50cm 攀爬架)、拓展层(2m 平衡木 + 障碍组合)三个难度等级,幼儿以自主申报形式选择挑战层级。游戏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表现:挑战前(如是否出现咬指甲、退缩等焦虑信号)、挑战中(如呼吸频率、动作协调性变化)、挑战后(如是否出现欢呼、击掌等积极反馈)。幼儿在完成匹配自身能力的挑战后,焦虑行为(如哭闹、拒绝参与)发生率明显下降,且自我肯定的表现(如主动展示成果)增多,证实体能挑战游戏能通过情绪能量转化实现焦虑水平降低。

(三)合作建构游戏:促进社交适应

从社会学习理论和依恋理论出发,合作建构游戏通过引导孩子参加创造性的搭建任务,在分工合作与互助扶持之中削减社交场景的不确定性,促使同伴之间稳定和谐的互动关系得以形成。在合作期间产生的积极回馈(诸如同伴的认可以及共同成果的分享),可以激活大脑的奖励机制,而且会抑制杏仁核的过度兴奋,从而助力幼儿在集体环境里营造起情感上的安全感基础。

例如,组织户外合作建构游戏时,采用“任务驱动型协作模式”。提供标准化建构材料(如统一规格的原木、绳索、防水布),设定明确的共同目标(如搭建能容纳 3 人的“风雨庇护所”),将任务分解为材料收集、结构搭建、功能完善三个子环节。教师记录幼儿的语言交流(请求帮助、提供建议的频次)、肢体互动(主动配合、分享工具的频率)。在持续 40 分钟的合作建构过程中,幼儿的消极社交行为(如独自退缩、争抢材料)发生率随任务推进逐渐下降,而积极互动行为呈线性增长,表明合作建构游戏能有效改善社交焦虑状态。

结语

户外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教育形式,具有显著的教育价值,不仅符合幼儿好玩、好动的天性,还为幼儿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其主要价值并不只是缓解幼儿焦虑情绪,而是要构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情感调节机制。自然探索、体能挑战以及合作建构这三种类型的户外游戏通过多维度地介入幼儿的焦虑应对系统,展现了户外游戏同心理健康发展的联系。以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种类的户外游戏对于焦虑水平的具体影响差别,从而给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设计改良给予更有针对性的理论支撑。

(二)体能挑战游戏:强化情绪释放

从情绪调节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出发,体能挑战类游戏依靠契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任务情境设计,既能推动其自主性的形成,又能促使情绪能量得到有效转换并释放出来 [3]。当身体锻炼达到一定量级时,会明显提升人们的“心流”感受强度,在执行任务期间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也会相应提高。当达成既定目标之后所产生的良好自我效能感,则有益于重新塑造个体的能力认知架构,从而解决由自我怀疑所

参考文献

[1]臧曼曼,宋虹红.缓解幼儿焦虑情绪的方法[J].儿童与健康,2025,(05):7-8.

[2] 邱菱子 . 例谈幼儿焦虑行为的缓解策略 [J]. 好家长 ,2022,(30):76-77.

[3] 孙娜. 幼儿焦虑心理的缓解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2020,(3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