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科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初探
沈高超
濮阳市华龙区石化路第二小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跨学科教学主题的落实,成为当前小学科学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教师以项目化学习为基础,落实主题学习内容,突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学科理念和学生探究意识的有效结合,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高有明显作用,教师要重视相关理论的落实。
一、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面对的挑战
(一)跨学科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自身跨学科能力不足。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本学科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应用,缺乏跨学科教学培训体系和实践经验,让其在面对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时,可以妥善整合学科知识,进而提升整体课堂教学质量 [1]。跨学科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具备多学科知识内容,同时还需掌握跨学科教学方法和措施,如果缺乏相关培训和指导,对于后续教学活动开展十分不利。
(二)教学资源有限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开展,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撑,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受到经费的影响,硬件不足,同时缺乏及时的更新和维修,从而难以满足跨学科项目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实验材料方, 一些科学实验对实验材料有要求,如果材料匮乏或者提高材料的质量不够高,则很难保障实验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限制了项目的开展。
(三)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评价体系,通常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程度,主要是作业,考试等手段。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落实,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很难通过传统的评价方式反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的维度很多,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处理问题,通过科学评价系统的构建,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推动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科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落实措施
(一)开展专题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整合能力
教师是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跨学科能力直接影响项目开展的质量 [2]。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项目实践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校定期组织跨学科专题活动,特别是知识整合方面,引导教师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突破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拓展教师教学视野。例如,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材料》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环境,地理,经济等不同方面出发,带领学生学习和研究教材知识内容,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教材中讲解的材料特性,完善项目化教学体系,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跨学科资源库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开展,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基础,为了满足此类要求,教师需要整合学校,企业等教育资源,构建跨学科项目资源库。学校内部加强资源整合和共享,对当前已经拥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例如,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混合与分离》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学科实验室设备统一管理,保障跨学科项目可以得到充分落实,鼓励教师和学生自主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同时将这些资源纳入资源库中,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全体共享。通过整合学校,社区相关的教育资源,构建跨学科项目资源库,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了保障资源时效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全面掌握混合与分离相关知识内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三)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过程性表现
传统评价方式很难反映学生在跨学科项目学习中的综合素养,开放学科素养标准,关注学生过程性和创新成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跨学科素养评价需要包含不同维度,从而知识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不同方向出发,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建立,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举办不同的教学实践活动,关注学生过程性表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小学科学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结束语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科学真实问题的驱动,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探究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施路径,提高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而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郭娜 . 跨学科学习 零起点启航— 一年级跨学科项目化活动的开发与实施 [J]. 基础教育论坛 , 2023(22):7-9.
[2] 沈国锋 . 基于项目化理念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 [J]. 小学教学研究 , 202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