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唐惠丽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丰稔中学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落实,对于工作目标和目标提出新的要求,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变得越来越重。教师积极应用新理念和新措施,落实单元框架结构,明确学生学习方向,积极应用科学教学措施,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串联单元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知识,为学生后续学习发展提供扎实保障。
一、新课标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育理念落实意义
(一)实现知识体系整合
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以单篇课文为基础讲解相关知识内容,避免出现知识碎片化[1]。大单元教学突破教学理念局限,相关教育内容妥善整合,清晰地看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避免出现教学工作出现孤立的情况,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研究,挖掘知识深度和广度,从而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涵盖道德规范。随着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为课堂实施注入动力,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升,避免受到单一教学体系的限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参与到知识构建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增加学生实践应用
传统教学中,部分学生存在被动学习的情况,而大单元教学突破了这种限制,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组织学生在实践活动,提高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程序和法治精神。大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自身综合素养,为后续教学活动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基于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措施
(一)挖掘教材资源,丰富大单元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知识内容,明确单元教学主题,通过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整体教学结构,明确单元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将不同单元知识内容有机结合到一起,实现学生深度学习。新课标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道德与法治概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增加了实践的机会,同时引入时政内容和社会热点,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解《遵守社会规则》相关内容,可以结合教材知识内容,举例网络暴力的危害,联系网络空间的特点,紧扣规则主题内容,让学生在不断分析和研究过程中实现成长。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要求,教师需提高其综合素养,从而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提出了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从自身学习情况出发,安排合适的学习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而言有极强的吸引力。单元教育体系下,教师应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解《走进社会生活》一课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社会现象,记录自身感受和思考内容,同时利用创新技术,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强化教师专业素养,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引导者,其专业素养对教学质量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入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拓展学生自身知识面,分享教学心得,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让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结束语
新课标教育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开展,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构建科学,全面的单元教学模式。教师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实现知识内化,合理配置单元课型,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度,推动教学工作的妥善开展,实现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敏芳 . 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整体设计下的议题式教学实践[J]. 天津教育 , 2024(16):129-131.
[2] 芦王莹 . 基于主题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以三年级上册 " 安全护我成长 " 单元为例 [J]. 辽宁教育 , 2023(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