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作者

王茹

四川省盐源县中学校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学科教育过程中,教师通常采取灌输式的模式传授知识内容,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对较为被动。新时期,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语文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合理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并关注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使学生可以发挥个人的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地探究语文知识,投入到高效的课堂活动中。

一、明确学科的教育目标

明确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条件,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特色和学生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构建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比如,在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该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就可结合课程特征和学生的现阶段认知能力发展情况,构建明确的教学目标。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第一,让学生了解词的结构特征,学习和体会作者人生理想与伟大抱负;第二,让学生把握本词当中景物描写的特征,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以及在诗词创作中的节奏;第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作品的方法,强化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就可结合目标构建相应的课堂活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针对第一点目标,教师可以设置微课视频,简单讲解词的结构特征,并让学生朗读诗词内容,疏通字词句,初步感受作者的远大抱负;针对第二点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诗词中的景物描写特征,从而展开语言表达训练,进一步感受诗词中的情感和其语言表达上的节奏特点;针对第三点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开展问答活动,以问题为引导,帮助学生鉴赏该首诗词作品中关键的语句,以此强化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二、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开拓学生学习眼界的工具,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可以根据课程特征,借助互联网工具,搜寻和筛选优质的教学资源,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比如,在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 12 课《拿来主义》相关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课程的特征,借助互联网工具,搜寻多元化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在课程伊始,教师可以引入相关影视片段,让学生了解《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资源,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了解鲁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利用互联网工具,自行搜集和学习“杂文”的文体特征。教师可以引入与“国潮现象思辨”、“文化挪用案例”相关的资源内容,使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涵,继而在学生的心中厚植文化自信。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开拓学生的学习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在课后,语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使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让学生可以在丰富的阅读资源中强化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

三、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语文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主动展开知识的探索过程,继而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习惯、认知现状,从而利用更多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资源或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 15 课《我与地坛》相关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兴趣为激发,融入跨学科资源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程伊始,可以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并引出与文章相关的图片、视频,构建跨学科教学情境。然后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地坛的历史资料,开拓学生的学习眼界,让学生进一步朗读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开展趣味朗读活动,让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本内容。在朗读训练中学生们可以深刻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这些趣味化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和课程的特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也要开展多元化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蕊 .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N]. 山西科技报 , 2023-4-27(A6).

[2] 蔡莎 .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3(5):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