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政课思辨能力培养的三阶方法研究
曾蓉
珠晖区东阳渡街道东南小学 湖南 衡阳 421002
社会的发展与教育需求的改变使得小学阶段的思政教育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在培养学生素质的过程中,思辨能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认知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小学思政教育对思辨能力的培养还存在着一些限制,想要摆脱这些限制,就必须要探究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文章拟从“三阶方法”(价值锚定、思维建模、行为迁移)在小学思政课中的运用,以期给小学思政课的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和实施指导。
一、小学思政课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义
社会发展与教育需求改变的大背景下,小学思政教育任务越发重要,思辨能力是关键的认知能力之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而当前小学思政教育在思辨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局限性,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如此情形下,深入研究小学思政课如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意义显著,能为破解当前困境、改善思政教育提供方向指引。
二、小学思政课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困境
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遇到诸多难题。首先是传统授课方式太过注重对知识的填充,轻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问题分析等技能的锻炼,还有就是是现在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偏重道德准则方面的教导,缺少必要的反思探讨,没有多角度多面性的思考训练过程[1]。另外便是教师在讲台上缺乏必要的引导,学生很难从课堂互动中激起自主思考的想法,所以,要想冲破这些困局并探寻出可行有效的思辨能力培养办法,便成了一种必须解决的任务。
三、小学思政课思辨能力培养的三阶方法模式建构
(一)起点:价值锚定— 解决“方向”问题
在小学思政课里,价值锚定是思辨能力养成的起点,通过对核心价值观的定位和加强,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行为准则,教师带领学生去理解和接纳一些最根本的价值观念比如公平、正义、尊重等。这样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会按照这些价值来评判,而且它不只是让学生初步去引导思维的一个阶段而已。更重要的是,给之后要形成的思维模型以及未来的行为方式提供了一个价值导向,在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的时候,可以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判断和抉择。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我是独特的”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来讨论一个人有什么不同的点,进而理解每个人都存在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以此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人的与众不同。教师上课首先展示了图片,这些图片上的人都是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以及各种职业,教师提问学生们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是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然后由教师组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和长处,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是不可代替的,尊重他人的差异等。教师一直强调每个人的特别性在群体里的意义,让学生们内化尊重别人不同的价值观,从实际的思考、表达上体会到尊重差异的重要性,这是学生对自己以及他人的“价值锚定”。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自己的看法和对他人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为后面的思维建模和行为迁移做好了价值的储备。
(二)关键:思维建模——解决“方法”问题
思维建模属于培育思辨能力的关键一环,处于该阶段时,教师带领学生依托既有的价值框架,通过具体问题展开思索,进而构建起清晰有序的思维体系[2]。通过分析、归总以及类比等思维技巧的运用,可以教会学生如何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观察事情,并展开合理推理。思维建模的关键之处在于促使学生在碰到实际情形的时候,能够将信息有序组织起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水平,为后面的行动转移给予扎实的思维根基。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我家的好邻居”时,教师就如何创建和美的邻居关系引领学生通过实例来搭建思维模型,课刚开始时,教师问到:“假如邻居发生矛盾该怎么解决?”通过这个发问引领学生展开分析,不同情况应如何对待,让同学们从各个角度考量,用交流、尊敬、了解等等办法去解决问题。接下来教师组织小组议论,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来讲述自己与邻居交往的经历,并且对比不同处理办法后的结果,这样议论之后大家不仅掌握了借助思维模型来分解问题,而且体会到创建和谐邻人关系要靠理性和包容。这一段教学设计赋予学生形成思考问题的框架,并教会学生如何从多角度看待并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继续促使学生思辨能力得到改进。
(三)落脚点:行为迁移 —解决“实效”问题
行为迁移属于思辨能力培养的最后一环,它的重点在于把从课堂上学到的思维办法和价值观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此阶段,学生一方面在课堂讨论里体现批判性思维,另一方面又能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学到的这些思维技巧来做事做决定。在教师安排下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情境模仿、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会变强一些,这会使得学生在碰到具体事情时,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形做出遵守道德规则及法律规定的行为决策,从而改善整体社会适应水平。
结论
思辨能力的培养属于小学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三阶方法”的系统设计及实践探寻之后,该种方法能很好地改善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促使学生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日后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之时,教师就得持续改善教学方式,凭借多种化教学手段让学员在知识,思维还有行为各方面都得到成长,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吕孟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3(1):64-66.
[2] 洪雪飞 , 廖红 . 利用道德两难问题 ,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以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 教学月刊: 小学版( 综合),2023(6):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