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创新性思维的研究

作者

闫顺英

辽宁省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格林小学 邮编:1166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传统教育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因此,研究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能力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创新性思维;研究

引言

阅读是现代社会中人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识字、理解语言,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限制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因此,研究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部分教师秉持的教学理念依旧深陷传统模式的泥沼。他们过度聚焦知识的机械传授,将大量精力放在字词解释、文章内容复述等方面,却严重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精心培育。受这种滞后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常常运用填鸭式教学法。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如同知识的被动收纳器,只能按部就班地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几乎没有主动思考问题、探索未知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被禁锢,难以形成独立思考与创新探索的能力。

二、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一)助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创新性思维,是个体在应对问题、创造全新事物或者面临崭新情境时,运用独特、新颖且灵活的方式方法展开思考与探索的一种能力。

在小学语文中高段的阅读教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这里所提到的综合素质涵盖多个关键方面,如思维能力,它能让学生更敏捷、全面地思考问题;创新能力,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产生独特新颖的想法;还有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并有效解决。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以及日常生活而言,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是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关键素养。

(二)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够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强大动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以及勇于创新时,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文本阅读中,进而更为深入地理解文本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显著提高阅读学习的实际效果。与此同时,创新性思维的培育还能够像一把钥匙,打开学生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之门,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这种源自内心的驱动力会促使学生更加踊跃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当中,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循环,让阅读学习真正成为学生乐在其中的事情。

三、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中创新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革新阅读教学观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极为关键。这要求教师必须及时更新阅读教学理念,实现从传统知识灌输模式向以学生为核心的思维培育模式转变。课堂上,教师要全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大胆探索。比如,在讲解课文《司马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办法外,还有没有其他可行的方案,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同时,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存在差异,教师需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助力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中获得成长。

(二)多元阅读教学方法

为充分调动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与主动性,教师要不断丰富阅读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项目式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都可灵活运用,引领学生深度融入文本,积极思考。以情境教学法为例,在教授《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秋天五彩斑斓的景色,播放风吹落叶、雨滴飘落的声音,创设出如诗如画的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描绘的意境,进而提升阅读效果。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围绕“动物的生活习性”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分组开展研究。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观察等方式,完成一份关于某种动物的研究报告,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三)健全阅读教学评价机制

为全方位评估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与思维能力,教师需进一步完善阅读教学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不仅要涵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重点考量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评价方式也应丰富多样,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同伴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例如,在学生完成一次阅读分享后,教师先给予口头评价,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再让其他同学进行同伴评价,分享自己的看法;最后布置书面小作业,让学生自我评价本次阅读的收获与体会。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自信心。

(四)强化课外阅读引导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里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挑选合适的阅读材料,像《小王子》《夏洛的网》等经典作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此外,定期组织课外阅读分享会,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与感悟。比如读完《草房子》后,举办分享会,让学生交流书中最打动自己的人物和情节,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需要更新阅读教学理念、丰富阅读教学方法、完善阅读教学评价体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引入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以及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阅读教学等方式。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方法探析. 胡雷.小学生(下旬刊),2024(01)

[2]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赵雪梅.名师在线,2023(14)

[3] 浅析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 杜庆芳.当代家庭教育,20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