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质生产力赋能西安市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研究

作者

杨静怡 廉宇婷 薛俊杰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陕西西安 710018

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 年9 月在黑龙江视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1]。新质生产力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契合点。而民办高等教育因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肩负输送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已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结合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探索新质生产力赋能西安市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现状与工作路径,对于推动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一、新质生产力赋能西安市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国家发展战略进程中的里程碑式突破,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深刻变革机遇。新质生产力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与数智化机器设备、数智化劳动者、数字基础设施等新要素紧密结合的生产力新形态[2],在全领域内呈现出创新、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趋势。发展新质生产力突出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为西安市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引领势能”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为增强“凝聚动能”提供了坚实基础,意味着西安市民办高校应凝聚各方教育资源并实现优化配置,有助于突破传统育人模式局限,而新型育人模式是新质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比如“大数据+大算法+大模型”,逐步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育样态[3]。同时,有利于不断增强西安市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合力,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在提升育人精准度与实效性的同时,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持久动力。

二、新质生产力赋能西安市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新质生产力为西安市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注入活力、拓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实践困境与挑战。第一,价值维度认知不足,部分院校未将技术革新价值转化为思政育人核心引领力,致理论与实践出现结构性断层;第二,机制维度适配滞后,现有体系难精准捕捉学生思想动态与学情特征,导致对学生内在需求的理解和满足存在偏差,尽快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 ,激励评价机制的建设较为滞后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第三,认知维度认识模糊,部分师生对新质生产力内涵与教育革新价值理解不足,有的师生对新质生产力赋能的效果和可靠性存在疑虑,担心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问题,难以充分驾驭新技术赋能下的育人新范式;第四,部分学校对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相对滞后,技术应用的配套设施和资源供给不足,未能深度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创新、过程优化与评价改革等核心环节,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势能向思政育人的转化效能不足。

三、新质生产力赋能西安市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路径

1.以价值目标激活思政教育核心引领动能

针对价值认知偏差致理论与实践断层问题,需将新质生产力技术革新价值融入思政教育内核,通过专题学习等形式邀请专家校友讲解其内涵,让师生明确自身角色责任,增强理论和价值认同;同时学习国家相关发展战略,强化高校思政教育使命担当,突出思政课关键作用,结合学校特色设置教学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并融入数字化思维与技术;聚焦民办高校教育适应性,以新质生产力需求为目标,发挥思政教育引导作用;建立校企合作,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创新、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2.以需求导向构建动态适配机制体系

深度挖掘数智化时代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构建思政教育精准供给机制,民办高校需立足学生主体地位,建立需求调研与反馈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和设计个性化方案,实现从“经验判断”到“数据驱动”转变;契合市场化趋势,优化思政教育持续改进机制,健全市场导向的质量评估体系和就业导向的竞争力评估方式;完善激励评价机制,打造多方协同联动育人机制,强化校内协同,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大思政格局。联动家校社,实现信息共享。依托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夯实工作科学化基础,健全思政教育制度保障机制,建立科学体系与保障,完善配套制度。

3.以目标指引创新协同育人实践模式

针对认知维度观念桎梏与育人范式滞后问题,紧跟新质生产力驱动的产业发展动态,深化校企深度合作,积极与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共同开展调研,了解不同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具体要求。将企业的技术资源、实践场景转化为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让学生在参与真实技术创新过程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认知。通过打造“思政+技术+产业”的融合模式,破除师生对技术应用的认知壁垒与疑虑,培育教育创新的探索精神,引导师生主动驾驭新技术支撑下的育人新范式。

4.以成果驱动提升数智化育人实效

以技术赋能实效为核心优化教育生态,加快补齐数字基础设施与资源供给短板,搭建优质数字思政资源平台,满足学生智能化教育体验需求。将数智化工具深度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创新、过程管理及评价改革全链条。健全数字要素评价体系,量化分析技术赋能对育人质量的提升效应;探索在线教学等数字化方法,打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界限,增强学习体验;深入分析评价数据,为优化教育方法、提升育人成效提供依据,打通新质生产力创新势能向思政育人实效的转化通道,实现教育质量迭代升级。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创新构想。新时代应抓住科技革命及教育产业改革形势,促进教育理念与实践变革[5],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长久支持,使思政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价值。

[1]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OL], 人 民 日报,2023-09-09[2024-06-09].http://hb.people.com.cn/n2/2023/0909/c192237-40563741.html.

[2]石建勋.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J].学习月刊,2024(3):4−5.

[3]吴虑,杨磊. ChatGPT 赋能学习何以可能[J].电化教育研究, 2023, 44(12):28-34.

[4]王瑜聪,刘华初,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现实功能及其发展路径[J].晋阳学刊,2

[5]金权,廉超.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OL].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8[2025-07-19]. https://doi.org/10.13256/j.cnki.jusst.sse.240507193.

基金项目:2024 年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辅导员校级课题《新质生产力赋能西安市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研究》,编号:2024XKT02;2023 年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校级学生工作精品项目《“价值引领+多元融合+项目驱动”助推应用型经管类高质量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构建》,编号:2023XJ02;2025 年度陕西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应用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践路径探索》

1.杨静怡(1995-),女,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廉宇婷(1988-), 女,讲师、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3.薛俊杰(1991-),男,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文化与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