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探析

作者

任静

广州工商学院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立德树人,而课程思政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当前,课程思政已经成为各类高校各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向。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其课程体系建设主要以应用为导向,同时又需要融入价值引领元素。计量经济学既包含复杂的数理统计知识,又和实际经济问题紧密相连,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过程中,强调“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作为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面向大三、大四的学生开设,此时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经济人才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探究应用型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具有一定意义。

二、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与课程内容的契合度较低。计量经济学课程涵盖了数学、统计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部分教师对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内涵和重要性缺乏深入理解,其认为该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学科,与思政教育的关联度不强,很难挖掘合适的思政元素。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将全部精力集中于专业知识点的讲解上,而忽略了思政教育的融入,忽视了对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引导。部分教师尝试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内容,但多数都是简单地从一些常见的思政主题中选取一些案例,然后较为生硬地拼接到课程知识点旁,并没有深入剖析课程知识点背后所蕴含的思政教育价值,也没有充分考虑思政元素与计量经济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融合程度较低。

第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思政学习积极性。当前,大部分教师都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也会积极融入思政元素。但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导,教学方法也以讲授法为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直接讲授思政元素,缺乏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这就导致学生难以主动思考思政元素与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的课堂缺乏实践教学环节,这也导致学生缺乏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机会,没有办法深刻体会思政元素在实际经济研究和工作中的价值,思政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目前,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对于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也缺乏十分有效地监控和评估。现阶段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评价内容更多侧重于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而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等思政维度的评价不足。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成果、思想动态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也较为缺乏。除此以外,对于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也较为缺乏,这导致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参差不齐。

三、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

第一,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实现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逻辑体系较为严谨,能够为研究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该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应该从课程内容出发,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实现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例如在讲解导论时,可以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和动力,使学生直观感受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在讲解简单线性回归模型时,可以从消费和收入的关系出发,建立课程内容与消费观念的关联,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为抗击疫情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其中体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道路自信。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消费,量入为出,做理性的消费者。在讲解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时,从变量的选取引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让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应该在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兼顾次要矛盾,做到统筹兼顾。在计量经济学的实践环节,教师向学生强调数据的真实性、方法的科学性以及结果的严谨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政学习积极性。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思政学习的热情与参与度。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热点案例引入课堂,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理解相应思政元素。如引导学生关注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领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也可以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设计出相应的计量经济学项目,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通过项目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数据、构建模型并分析结果,实现实践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第三,不断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该建立较为科学、全面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并加强对于思政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对于学生,可以构建多维的评价体系。在进行评价时,不仅仅包括知识维度和能力维度,还应包括思政维度。对于思政维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训报告等环节对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价值观等进行考查。对于教师,可以建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如采取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思政元素挖掘、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学效果等维度对教师思政教学进行考核评价。

四、结语

本文探究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内容。分析了目前计量经济学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量经济学思政课程建设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如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等。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注重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未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应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不断推动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慧君.应用型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公关世界,2025,(07):106-108.

[2]王敏.经济学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实现路径研究——以计量经济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01):241-242.

[3]康晴晴. 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思政建设探析[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3,41(06):111-115.

2023 年质量工程(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计量经济学:第二章第一节回归函数》项目(项目编号:KCSZ202314)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