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工会经济职能发挥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适应性构建

作者

杜家礼 翰雪萍

曲靖市沾益区职工服务中心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工会组织不仅承担维护职工权益的传统角色,还在企业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工会经济职能的内涵与扩展,分析其在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适应性构建路径,探讨如何通过协同机制提升工会对企业生产力与员工发展的积极引导作用,助力实现劳资关系的动态平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会经济职能;人力资源管理;适应性构建;协同发展;职工权益

工会作为连接企业与员工的重要桥梁,在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HRM)领域中,逐渐由单一维权主体向多元参与者转变。尤其在市场经济深化、劳动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工会的经济职能发挥不仅关乎职工福祉,也直接影响企业运营效率与竞争力。因此,探讨工会经济职能的拓展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适应性构建,既是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要求,也是优化劳动关系、激发员工积极性的关键举措。

一、工会经济职能的内涵及现实扩展

(一)传统经济职能概述

传统意义上的工会经济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参与工资集体协商,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二是监督劳动保护和福利制度的落实,保障职工基本经济利益。这种职能强调工会在职工利益维护中的代表性与合法性。

(二)经济职能的现实扩展

在新经济环境下,工会的经济职能不断拓展,呈现出以下新趋势:第一,参与企业经营决策: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介入企业决策过程,反映职工合理诉求。第二,助推员工技能提升:组织培训、职业技能竞赛,提升员工素质与就业能力。第三,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引导企业关注员工福利与社会公共利益,推动可持续发展。第四,参与内部激励机制设计:就绩效考核、晋升机制等问题发表意见,维护激励公平性。这种扩展使得工会不再局限于“维权代理人”角色,而逐渐成为企业内部治理的一部分。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变革要求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正在从事务性管理向战略性管理转型,强调员工发展与组织战略的高度对接。弹性用工、远程办公、项目制管理等新型用工模式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也加剧了劳动关系的不确定性。

(二)对工会职能的适应性要求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希望工会能够:第一,转型为沟通协调平台,减少劳资冲突,促进双向交流。第二,参与人才开发与配置,协助提升员工能力建设与职业生涯规划。第三,推动劳动关系创新治理,在规制与合作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这要求工会在经济职能上既要维护基本权益,又要具备协商与适应组织变革的能力。

三、工会经济职能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协同路径

(一)构建利益共赢的协商机制

完善集体协商制度,明确工会在薪酬调整、劳动时间安排、岗位异动、福利待遇等事务中的协商权和建议权。通过建立定期沟通、协商和反馈机制,保障职工利益的同时兼顾企业运营的灵活性与可持续性。工会应主动引导职工合理表达诉求,理性协商,促进劳资双方形成利益契合点,推动企业与职工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双赢,进一步提升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和企业组织效能[1]。

(二)深度参与员工发展体系

工会应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协作,深度融入员工培养与发展体系。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与岗位需求,联合设计并实施多层次、多类别的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素质拓展项目,覆盖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岗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专项培养等环节。工会还应关注弱势员工群体的成长需求,设立专项资助计划,助力员工实现职业晋升与能力跃升,进而提升整体人力资本水平,为企业长远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三)优化劳动关系风险管理

工会在劳动关系管理中应发挥“前置预警、事中干预、事后调解”的综合功能。通过建立劳动关系风险排查机制,定期开展职工满意度调查、岗位压力评估与矛盾隐患排查,及时掌握员工动态和潜在矛盾。对于发现的问题,工会应积极介入协调,与企业管理层联合制定解决方案,防止小问题演变为群体性事件。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工会应协助依法依规调解处理,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用工风险,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和谐。

(四)促进员工福利与心理关怀机制建设

在保障基本薪酬与社会保险权益的基础上,工会应积极参与完善员工福利体系,倡导“物质保障+心理关怀”双轨并重的福利理念。具体包括:组织健康体检、设立职工互助基金、推动补充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计划;同时,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压力管理训练营、情绪调适活动,关注员工心理状态变化。通过多元化、精准化的福利与关怀措施,不仅提升员工的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还能增强组织认同感与凝聚力,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四、适应性构建的实践路径与保障机制

(一)制度保障

适应性构建首先需要完善制度设计。企业应通过修订公司章程、集体合同、职代会制度等文件,明确工会在薪酬调整、员工培训、劳动保护、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中的参与权、知情权与监督权。建立工会与人力资源部门定期协商机制,将工会参与嵌入到企业决策程序中,确保协同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防止工会参与流于形式,真正实现制度化、规范化运作[2]。

(二)能力建设

工会干部的能力建设是实现适应性协作的基础保障。应通过系统性培训、专题研修、岗位实践等多种形式,提升工会干部的经济管理素养、劳动法律知识、劳动关系协调技巧及员工发展指导能力。鼓励工会干部参与人力资源规划、薪酬管理、人才发展等业务学习,使其在新型人力资源体系中不仅能履行传统维权职能,更能主动参与组织发展与员工赋能工作,增强适应变化和引导转型的能力。

(三)激励与支持

企业应为工会正常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与制度支持。一方面,要保障工会经费、办公场地、活动设施等资源到位,确保工会组织有足够能力履行职责;另一方面,应在政策上赋予工会在员工培养、劳动关系管理、福利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积极参与角色。通过建立工会工作成效评估与表彰机制,激励工会组织主动创新,增强其服务职工与协助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实现激励与保障并重。

(四)文化引导

良好的组织文化是工会与企业协同共进的重要土壤。企业应积极培育平等、合作、共赢的企业文化,强化工会与管理层在发展目标、核心价值观上的认同感,淡化对立思维,增强协同意识。通过举办联席会议、共建项目、文化交流活动,营造开放沟通、互信互助的氛围,使工会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助推劳资关系由对抗走向协作,由博弈走向共赢[3]。

结语:

工会经济职能的有效发挥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适应性构建,是新时代企业治理结构优化与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未来,工会需在传统维权基础上,积极拓展参与领域,深化与企业管理的协同互动,不断提升自身适应变化、引领发展的能力。只有将工会经济职能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向促进与共同成长,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员工职业幸福感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立军.工会组织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22(10):112-114.

[2]李萍,陈伟.工会经济职能拓展与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探析[J].现代企业文化,2023(5):56-58.

[3]张涛.新形势下工会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路径创新[J].中国工运,2021 (1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