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路径
魏荣荣
榆林市逸夫小学 719000
《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强调,应加强对智能技术的应用,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可见,当下传统互联网 + 教育正逐渐向AI+教育转型,AI技术已经成为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有效工具。阅读是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必备技能,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为了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应坚持创新导向,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并探索AI融入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让阅读不再局限于枯燥的文字,为学生阅读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
一、开发情境化教学,促进深度学习发生
AI技术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生成、交互、语音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相关功能,营造特定的阅读情境和氛围,以增强学生阅读的交互性[1]。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确定情境框架,利用AI技术检索需要的文章、动画、视频等资料,构建虚实融合的语言实践场域和立体的学习环境,还原课文的时空背景,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中,积极开展各项阅读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能为学生打造一个真实、轻松的互动阅读空间,推动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及素养,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时,教师可以基于文本的时代背景,利用AI语音指令、语音识别等功能创设可交互的虚拟场景,帮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展开沉浸式阅读。教师先创设虚拟村庄场景,学生可以使用语音指令与场景中的村民进行对话,旨在了解时代背景,为阅读做铺垫。教师再创设营救雨来情境,展示地道三维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人物视角讲述自己的观点,语音交互系统记录学生的发言内容,再根据内容分析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与逻辑性,生成观点立场呈现图。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文中相应的情节,分享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沉浸在利用AI技术创设的情境中,解读、分析文本内容,丰富其阅读体验,实现深度学习。
二、针对性阅读指导,深化学生阅读感悟
AI技术能为教师提供教育助手、虚拟现实等新型教学工具,有助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阅读指导。教师可以先利用AI技术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情况进行动态采集和实时分析,精准诊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阅读能力,了解其在阅读方面的薄弱项,作为阅读指导的依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AI教育助手等工具,对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进行分析,结合教育助手推送的辅助内容向学生提供针对性阅读指导。这不仅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还能让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知识吸收更深刻,阅读学习也会更加高效。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时,文中有一个片段的内容是:朱德没了扁担后,十分捉急,连夜动手做起了扁担。为了让学生理解文意,教师可以借助AI教育助手,考虑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差异性,分别生成辅助内容:针对阅读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AI教育助手建议向其提供直观的图片、视频;针对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AI教育助手建议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先借助AI技术生成制作扁担的图片,并搜索相关视频,提出引导性问题:“为什么朱德要连夜做扁担?”“他都做了什么?”旨在让全体学生理解文意。然后,教师再进行追问:“在扁担上刻‘朱德记’的原因是?”“通过这一行为,你认为朱德是个怎样的人?”这样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适合的阅读体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阅读水平也能得到提升。
三、提供多样化资源,拓展阅读教学边界
小学生年龄较小,在遇到一些年代久远、内涵深刻的作品时,无法全面理解作品的语言表达方式、文化内涵等要素,阅读与理解难度颇高。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会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向学生尽可能多地传授知识,但教师的侧重点在于达成基础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容[2]。对此,教师应利用AI技术拓展阅读教学界限,结合文本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引导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这能在极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和学习机会,助力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时,为了让学生深入感悟诗歌内涵,探究诗歌的创作技巧,教师可以在AI系统中输入指令:以“红”为主题,按照写《绿》的体裁写一首诗歌。还可以输入指令:根据《绿》的结构特点,推荐相似的诗歌。AI技术能凭借其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为学生提供多篇诗歌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摸索其中的创作规律。教师还可以呈现诗中场景的图片、视频,让学生结合作者的描述探索春天中各种各样的“绿”,感受作者对“绿”的赞美,深入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这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其阅读视野,在对比阅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保障个性化供给,尊重学生能力差异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AI技术建立动态资源适配机制,旨在保障个性化资源供给,为学生开拓阅读学习渠道。这需要教师利用AI技术建立涵盖语言积累、文本理解、思维发展等维度的评估体系,对学生日常的阅读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根据实情持续更新个体画像,了解其学习需求。同时,教师应通过匹配算法,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资源库中的学习资源关联,根据AI技术生成的学生数据信息,精准推送适合的学习材料,并根据课后巩固练习情况及时调整,以形成“能力画像 $$ 资源匹配→效果追踪”的智能服务链,为学生提供精准化阅读辅导,促进学生阅读学习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推送适合的学习材料。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向基础薄弱的学生推送少儿版《水浒传》中相应的选段,以及词汇解释;向基础较好的学生推送原著片段,并提供表格,让学生关注武松的性格特点;向基础扎实的学生推送宋代社会背景资料包,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思考。在阅读学习阶段,教师利用AI技术生成角色卡,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打虎过程进行排序,并播放剧版《水浒传》片段,引导学生对比演员动作与文中的动作描写,了解动作描写的作用。之后,教师让学生运用预习时推送的资料,结合文本分析武松的性格、精神。在课后阶段,教师根据AI系统记录的课堂表现数据推送巩固练习,如绘制“武松打虎”情节思维导图、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等,并提交智能批改系统。这样可以借助AI技术拓宽学习渠道,并为学生提供精准化辅导,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自主学习,有效提升阅读学习效率,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AI技术为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供了一条新路径。教师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重视AI技术的应用,积极探索AI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借助其强大功能打造更加优质的阅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等多项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河,唐悦.智能绘本:探索AI驱动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新范式 [J].新课程评论, 2024(11):32-38.
[2]黄海燕.基于项目化学习视域的小学语文 AI 跨学科教育策略探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4(1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