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工程建设企业党建品牌创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路径研究

作者

朱财芳

中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 610073

引言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工程建设企业亟需探索党建品牌建设与生产经营融合的有效路径。党建作为组织建设和价值引领的重要抓手,其作用不应仅限于政治功能的发挥,更应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理念脱节、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党建与业务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如何通过机制创新实现深层次融合,成为当前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课题。

一、党建引领与生产经营融合的现实困境

在当前工程建设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党建引领与生产经营之间的深度融合仍面临诸多结构性与机制性障碍。一方面,部分企业在党建工作中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未能将党建品牌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效对接,导致党建活动脱离实际业务需求,难以发挥实质性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党建元素的嵌入程度不足,缺乏系统性的融合机制,使得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等关键环节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影响了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组织架构和制度设计上的不协调也制约了党建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一些企业的党组织设置与业务管理体系存在交叉重叠或职责不清的问题,导致党建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资源分散、责任不明、执行力不足等现象。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使得党建工作的成效难以量化评估,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削弱了党建对生产经营的实际引导力。

更为突出的是,企业文化与党建品牌的协同效应尚未充分显现。在不少企业中,党建文化建设与企业核心价值观之间缺乏内在一致性,导致员工对党建品牌的认同感不强,影响了党建在凝聚人心、激发活力方面的潜在功能。与此党务干部的专业化水平和业务理解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党务工作者对企业经营运作缺乏深入了解,难以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目标的有效衔接,从而降低了党建品牌创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党建品牌驱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机制构建

在工程建设企业发展过程中,党建品牌作为组织优势转化的重要载体,其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联动关系需要通过系统化的机制设计加以实现。这种机制的构建不仅涉及价值导向的统一,更要求在组织运行、资源配置、文化塑造以及绩效评估等多个层面形成闭环管理,以确保党建品牌真正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从战略融合的角度来看,党建品牌必须深度嵌入企业发展战略之中,成为企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同步考虑党建品牌的定位与目标,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效能。通过明确党建品牌建设的战略方向,使其与企业的发展愿景、市场拓展和管理模式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增强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组织运行方面,需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多部门协同参与的联动机制。通过优化党组织设置,强化其在重大决策中的引导作用,使党建工作贯穿于项目管理、风险控制、技术创新等关键环节。完善党务干部与业务骨干双向培养机制,推动党务人员深入理解企业运营逻辑,提升党建工作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从而增强党建品牌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支撑能力。资源统筹是机制构建的关键环节之一。党建品牌建设需要依托企业内部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配置,包括人力、信息、资金及平台资源。通过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打通党建与业务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党建成果与业务成效的互促共进。还应加强外部资源的引入与对接,借助行业党建联盟、政企合作平台等方式,拓展党建品牌建设的实践空间,提升其在行业生态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文化融合机制同样不可忽视。党建品牌不仅是政治功能的体现,更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制度化手段将党建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推动形成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色和企业特点的品牌文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强化党建品牌的文化传播能力建设,利用多种媒介形式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员工认同感和社会影响力,进而为企业赢得更广泛的信任基础和市场空间。在绩效评价机制上,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党建品牌成效评估体系,将其纳入企业整体绩效管理体系之中。

三、融合模式创新下的实践成效与经验启示

随着工程建设企业在党建品牌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方面的不断探索,多种具有代表性的融合模式逐步形成,并在实践中展现出一定的成效。这些融合模式不仅推动了党建工作从“单一部署”向“系统集成”转变,也为企业提升管理效能、优化组织运行提供了新的路径支撑。通过机制重构、资源整合和功能再造,党建品牌在企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在融合模式的构建过程中,部分企业通过建立“党建 + 项目管理”“党建 + 科技创新”等平台化运作机制,实现了党组织功能与业务流程的高度契合。这种以党建为纽带、以业务为核心的融合方式,有效提升了组织动员能力和执行效率,使得党建工作能够精准嵌入到企业运营的关键节点之中。

通过将党建目标与企业发展指标进行同步设定、同步推进,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导向性和实效性,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实践成效方面,融合模式的创新带来了组织活力的持续释放。党组织在战略引导、风险防控、人才培育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党务工作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协同关系不断强化。通过制度化的融合机制,企业内部形成了以党建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党建品牌影响力逐步转化为组织凝聚力、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公信力。与此员工对党建工作的认同度显著提升,企业内部文化氛围更加积极向上,进一步夯实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经验启示表明,融合模式的创新必须立足于企业的实际发展阶段和行业特性,避免简单套用模板化做法。

在推进党建品牌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强化系统思维,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协同发力。顶层设计应突出方向引领和制度安排,明确党建品牌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体系和实施路径,确保融合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基层实践要结合企业实际和项目特点,积极探索具有差异化、创新性的融合方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党建品牌从“被动适应”向“主动引领”转变,不仅要求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强的主导作用,还需通过机制重构提升党建工作的前瞻性与引导力。

结语

党建品牌建设在工程建设企业中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提升组织效能与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路径。通过构建系统化的融合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战略管理、组织运行、文化塑造等环节的协同创新,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内生动力。实践表明,党建品牌不仅是政治功能的体现,更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未来,随着数字化转型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党建品牌建设需进一步强化制度支撑、优化资源配置,探索更具适应性和前瞻性的融合模式,为行业整体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参考文献:

[1] 陈立峰. 党建品牌建设对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影响研究[J]. 管理世界, 2023, 39(4): 78-86.

[2] 周文斌, 高晓燕. 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融合路径探析[J]. 中共党史研究, 2022(3): 55-62.

[3] 黄志刚. 工程建设类企业党建品牌化发展战略研究[J]. 建筑经济,2024, 45(2): 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