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中电气安装调试技术与应用研究
付朋飞
身份证号码:132337197902150895
引言
电气调试期间,应对单体设备实施高质量的试运行检查,细化剖析系统联调的各个环节,对电气参数加以科学设定。充分发挥各类安装调试技术实效性,可以在确保节点设备稳定运行的同时,优化成本控制质量,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1 建筑电气安装的重要性
建筑电气安装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功能性。良好的电气安装能够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防止电气火灾和电击事故,保障居民和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合理的电气系统设计和安装能够提高用电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运行成本。现代建筑对智能化、信息化的需求不断增加,电气安装在实现建筑智能化、提供高效便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机电设备中电气安装调试技术与应用措施
2.1 合理布局和规划
在建筑电气工程安装过程中,合理布局和规划,涉及电气设备的位置设定、电缆走向的确定以及配电系统的优化设计。首先,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功能需求以及消防安全规定,科学地布置电气设备,避免产生电磁干扰和安全隐患。例如,高压设备应远离人员频繁活动区域,而应急电源和照明设备则需设置在易于快速访问的位置。其次,电缆布线的设计需遵循简洁、安全、经济的原则,避免过度交叉和冗余,减少信号干扰。在电缆路径选择上,要考虑建筑物的承重、耐火等级以及未来的维护便利性。例如,可利用电缆桥架或管道进行敷设,同时,考虑电缆的热膨胀和机械应力,以防止运行中出现损坏。此外,配电系统的规划应确保供电的可靠性与效率。通过合理的负荷分配和备用电源设计,有效应对电网故障,保证重要负荷的不间断供电。例如,采用双电源切换系统,确保在主电源失效时能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源。最后,考虑到建筑的可持续性和节能要求,布局规划应融入绿色建筑理念,如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能源管理,优化照明、空调等系统的能耗。合理布局和规划不仅能够提升建筑电气工程的运行效率,也是实现建筑电气系统安全、可靠、节能运行的基础。
2.2 优化施工技术工艺及流程管理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即:完善施工工艺和施工程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工程开工之前,必须制定出工程的技术、施工计划,明确技术规范、作业程序,保证各个步骤都有规律可循。要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与装备,推行标准化的配线工具及智能的测试仪表,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以工序管理为重点,采用分步质量检查与记录的方法,对施工进度及工序的实施进行监督,减少工程的偏差。改善工艺要考虑到工程的实际需要,要与建造方式相适应,要满足具体的工程条件与设计需要。要推行标准化的过程管理,从建设筹备到竣工验收,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系统,保证各个环节的协调和有序实施。
2.3 防雷接地技术
防雷接地技术通过优化防雷装置设计与定期维护检测,抵御雷电侵袭,降低其对电气设备和人员的危害。在防雷装置优化设计上,依据建筑物结构与使用功能,合理规划避雷针、避雷带、避雷器等的布局,引入如智能避雷器这类先进防雷技术,它能自动捕捉雷电活动并迅速响应,大幅提升防雷成效。定期利用接地电阻测试仪和接地故障检测仪,对其进行全面检查,保障接地装置完整可靠,及时发现并解决接地电阻异常、接地故障等问题,让接地系统稳定运行。实施雷电防护措施同样重要,在建筑物电气系统中安装浪涌保护器(SPD),能有效抑制雷电过电压,为电气设备筑牢防护墙;运用等电位连接技术,将建筑内金属构件与电气设备相连,削弱雷电感应电压影响,全方位增强电气系统抗雷能力。
2.4 系统联调
这一技术是保证安装各设备实现有效协同的重要举措,可促使各设备的性能均能满足规定要求。实践操作中要针对安装完成的设备实施单体测试,并对不同设备开展交互验证。对于工业生产线内的各电气设备,包括执行、传感设备以及电机等,均应基于准确地控制信号发挥各自功能,有助于保证物料运输及加工的合理性与整体质量。该环节内,技术人员要根据设计流程及参数设置要求对设备参数及控制逻辑进行详细检查与优化,有助于提升系统响应的整体效率及速度。验证各项功能的过程中,可能涉及对具体物料的试运行或者对生产数据的模拟等,用于了解设备基于相应工况下能否正常发挥性能。包括对差异负载环境加以模拟,了解设备的稳定性及适应能力等。安全功能验证的过程中,包括在验证紧急停止系统时,重点内容是了解系统可靠性高低,以及其在异常状况下能够实现有效的自我保护等。保证该环节工作的有效性与精细化,有利于大幅降低潜藏运行故障发生的概率,避免由于设备问题影响引发停机延长、成本超限等问题。系统联调工作进行期间,技术人员理应借助可靠、高效的数据分析与诊断工具加以辅助,例如 FMEA 以及 FTA 等,以实现对控制逻辑或者设备通信相关问题的精准判断和处理。此类工具可提升故障定位的效率与准确性,优化调试实效性。技术人员也要积极提升自身的突发情况应对及实际问题解决等能力,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提升处理复杂问题与挑战的效率及可靠性。
2.5 电源故障应对措施
在电气安装调试及日常运维过程中,针对电源故障,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比如配电线路紧固作业必须使用定值扭矩扳手,铜铝过渡接头处需涂抹导电膏防止电化学腐蚀。多股线芯压接时常出现散丝未完全包裹的情况,压线钳模具规格应与端子尺寸精确匹配。电缆桥架内动力线与信号线未分层敷设时,交流磁场会诱发感应电压干扰。而线缆截面积选择需核算最大负荷电流与敷设环境温度修正系数,桥架填充率超过 40% 将影响散热效果。并联供电回路阻抗差异大会导致电流分配不均,双电源切换装置应配置机械联锁机构。临时用电线路必须设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移动式配电箱进出线口必须配备防拉脱卡扣。配电柜内铜排搭接面需要接触压力需达 12MPa 以上,接触电阻测试值不应超过同截面导体的 1.2 倍。大电流回路连接件需定期进行热循环试验,镀银层磨损量超过 30% 时必须更换新件。电缆终端头制作应使用双层热缩套管,应力锥位置偏移会导致电场分布畸变。夜间负载低谷时段可开展红外成像检测,精准定位接触不良发热点。
结语
在建筑电气工程各阶段的实施中,通过紧密的质量管理活动显著降低施工及最终验收阶段潜在的质量问题,确保电气工程质量的实现。另外,通过深度融入与监理单位及施工方的协同管理,从严把关验收工作和关键工序的审核,可全面了解施工方与监理单位的责任落实情况。
参考文献:
[1]胡智升.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 中国住宅设施,2023(07):163-165.
[2] 刘君. 建筑工程电气设备安装施工技术要点[J]. 中国高新科技,2023(08):40-41+44.
[3]孔祥允,许夫明.建筑电气设备的安装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3(08):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