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模式与实践路径

作者

谭德鹏

呼和浩特市乡村振兴发展中心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数字经济不仅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信息环境,更借助智能化农业技术、农村电商平台、数字公共服务和创新数字治理等模式,推动乡村产业转型、治理能力提升及公共服务优化。基于此,如何有效利用数字经济资源,构建适合乡村发展的数字经济模式,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

1 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

1.1 数字经济的概念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经济活动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的新经济形态,它不仅涵盖新兴的信息技术产业,也深刻影响传统行业的生产、管理与服务方式[1]。

1.2 数字经济的特征

数字经济的核心特征包括:数据驱动意味着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促进精准决策和价值创造;技术融合表现为多种数字技术的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平台化体现为数字平台搭建生态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和价值协同;创新引领推动新技术与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效率提升则反映为数字技术降低交易和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1.3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旨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其核心目标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产业兴旺要求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宜居注重改善乡村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乡风文明强调传承和弘扬乡村优秀文化,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治理有效关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增强基层组织功能,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生活富裕致力于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1.3 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

首先,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数字经济作为新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和效率提升;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出,数字技术通过信息透明化和流通,减少农村信息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扩散理论强调数字技术和创新通过多渠道传播,推动乡村产业和技术升级;社会资本理论认为数字平台增强农村社会联系与协作,提升治理能力和社会资本积累;普惠金融理论通过数字金融降低融资门槛,支持农民和农村企业发展。

2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

2.1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模式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以政府主导和市场参与相结合,重点推进光纤宽带、5G 网络、卫星互联网等多层次网络设施覆盖农村地区,建设高效稳定的网络环境,为乡村数字经济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推动农村数据中心、云计算资源布局,满足农业数据存储与分析需求,注重解决农村网络覆盖不足、速度慢和费用高等问题,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确保农民能够平等享受数字红利,为数字农业、农村电商、数字服务和乡村治理提供坚实基础。

2.2 数字农业发展模式

数字农业发展模式通过物联网、无人机、遥感、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具体包括精准农业,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气候和作物状态,实现精准灌溉和施肥,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智能养殖利用传感设备监控动物健康,提高养殖效益和安全性;自动化农机设备提升农田作业效率;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保障食品安全,该模式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经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是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2.3 农村电商平台模式

农村电商平台模式通过搭建线上交易平台,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上行,模式强调整合农村产业资源,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借助电商平台,农民可直接对接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收益。同时,农村电商平台推动电商培训和技术普及,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电商运营能力,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拓展多样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2.4 数字服务与乡村公共服务模式

数字服务与乡村公共服务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乡村政务、医疗、教育、社保和文化服务质量,政务服务通过线上平台实现政务事项“一网通办”,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远程医疗打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数字教育资源促进乡村教育均衡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社保信息化管理增强社会保障精准性和便捷性;数字文化服务助力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和文化生活丰富。

3 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3.1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普及

推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经济服务乡村振兴的基础,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宽带、5G 等网络设施,解决农村网络覆盖不足、质量不高问题,推广光纤到户和移动网络建设,实现高速、稳定、低成本的网络接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加强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建设,支持数字应用普及。开展农民数字技能培训,提升数字素养和使用能力,促进数字技术普惠共享,切实缩小数字鸿沟,为数字农业、农村电商等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2 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升级

重点推广物联网监测设备,实现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等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指导精准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推广无人机植保和智能农机,提高作业效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保障食品安全。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区,推广农业智能技术应用经验。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生产由传统经验型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3.3 培育农村电商及产业链生态

建设本地和区域农产品电商平台,打造农产品品牌和特色产品集群,完善农村物流和冷链体系,保障产品流通效率和品质。开展农民和农村企业电商培训,提升数字营销能力。推动农业与旅游、手工艺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特色经济。鼓励创新电商模式,如直播带货、社交电商,扩大市场影响,提升农村经济综合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

3.4 发展数字金融服务支持乡村经济

支持移动支付、互联网银行、供应链金融、农业保险等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农村普及,建立农户和农村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风险评估和信贷决策,推动金融机构与数字平台合作,创新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助力农业生产和创业,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增强乡村经济内生动力。

总结: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数字农业、搭建农村电商平台、优化数字公共服务和创新乡村数字治理,促进了乡村产业升级和治理现代化。未来,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将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推动农村迈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赵天娇,勾雨虹.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5,(21):5-8.

[2]田树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推动作用研究[J].山西农经,2025,(1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