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技师学院营养配餐中的膳食平衡与健康促进

作者

周建芹

昆明技师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技师学院营养配餐中的膳食平衡与健康促进是当前教育和健康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膳食平衡不仅是营养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保障学生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膳食安排,可以有效预防营养不良和慢性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发展。技师学院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技能学习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营养摄入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因此,研究技师学院营养配餐中的膳食平衡与健康促进,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还能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身体基础。通过科学的膳食规划和营养教育,技师学院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饮食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一、技师学院营养配餐中的膳食平衡与健康关联性

(一)膳食平衡对身体健康的基础性作用

技师学院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技能学习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膳食平衡对其身体健康具有基础性作用。膳食平衡强调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营养素的合理搭配,这有助于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通过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学生的身体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支持日常的学习和训练活动[1]。蛋白质是身体组织修复和生长的重要原料,碳水化合物提供必要的能量,脂肪则是细胞结构和激素合成的重要成分。维生素和矿物质则参与身体的代谢过程,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缺乏任何一种营养素都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身体发育。因此,膳食平衡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对于技师学院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二)膳食平衡对心理健康和行为表现的积极影响

膳食平衡不仅对技师学院学生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表现产生积极影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能够调节大脑的神经递质水平,影响情绪和认知功能[2]。如足够的维生素 B 群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缺乏可能导致疲劳、焦虑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此外,膳食纤维的摄入能够改善肠道健康,而肠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良好的肠道菌群平衡可以减少炎症反应,降低心理压力和焦虑水平。同时,合理的膳食安排能够帮助学生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避免因血糖波动导致的情绪起伏和注意力分散。通过科学的营养配餐,技师学院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表现,提升整体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技师学院营养配餐中的膳食平衡与健康促进策略

(一)基于学生特点的营养需求精准分析策略

技师学院学生因专业学习存在大量实操训练,体力与脑力消耗兼具,其营养需求具有特殊性。需依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结合学生年龄、性别、专业劳动强度等因素,精准确定营养素需求[3]。16-20 岁男性学生,每日能量需求约为 2750-3000kcal,蛋白质摄入量需达到 85-95g,其中优质蛋白占比不低于 50% ;女性学生每日能量需求约 2300-2500kcal ,蛋白质需求 75-85g 。针对机械加工、汽修等高体力消耗专业学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应提升至 60%-65% ,以保证充足能量供给;而计算机、设计等专业学生,更需注重 B 族维生素、维生素 A 等营养素补充,以缓解用眼疲劳和脑疲劳,维生素 A 每日推荐摄入量男性为 800μg 视黄醇当量,女性为 700μg 视黄醇当量。通过开展学生膳食调查,全面掌握学生饮食习惯与营养摄入现状。采用 24 小时膳食回顾法结合食物频率法,对全体学生进行为期 3 天的连续调查,记录每餐食物种类、摄入量,运用营养分析软件计算各类营养素实际摄入量。对比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明确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量问题,如钙、维生素 D、铁等营养素缺乏,以及脂肪、钠摄入超标的情况。同时,建立学生营养健康档案,记录身高、体重、BMI 指数、体脂率等身体指标,以及既往营养相关疾病史,为后续营养配餐提供数据支撑。

(二)系统化营养配餐方案科学制定策略

应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为指导,遵循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原则,构建科学营养配餐方案。将一日三餐划分为早餐、午餐、晚餐及课间加餐,合理分配能量,早餐占比 30% ,午餐 40% ,晚餐 30% ,课间加餐提供约 100-150kcal 能量。主食选择多样化,包含全谷物、杂豆类和薯类,如早餐搭配燕麦粥、全麦面包,午餐提供糙米饭、红豆饭,保证全谷物和杂豆类占主食摄入量的 1/3 以上。蛋白质来源兼顾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动物性蛋白选择瘦肉、鱼类、蛋类、奶类,植物性蛋白以豆类及其制品为主,如午餐搭配红烧鱼、麻婆豆腐,晚餐安排虾仁滑蛋、清炒豆角。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与营养互补。采用荤素搭配、色彩搭配、粗细搭配策略,如青椒炒肉丝搭配胡萝卜、黑木耳,既增加菜品色泽与口感,又实现维生素 C 促进铁吸收的协同作用;午餐主食选择白米饭搭配红薯,提升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摄入。依据季节变化调整食材选择,夏季提供绿豆汤、苦瓜炒蛋等清热解暑菜品,冬季增加羊肉萝卜汤、山药炖排骨等温热滋补菜肴。同时,制定每周带量食谱,明确每餐每道菜的食材用量、烹饪方式,确保每餐提供 12 种以上食物,每周达到 25 种以上,满足学生对各类营养素的需求。

(三)营养配餐实施与监督保障策略

建立标准化烹饪流程,确保食物营养最大程度保留。蔬菜类采用急火快炒方式,烹饪时间控制在 3-5 分钟,减少维生素 C 等水溶性维生素流失;肉类烹饪采用蒸、炖、煮为主,避免油炸、油煎等高油脂方式,控制食用油用量,每人每日不超过 25⋅30g ,食盐用量不超过 5g. 。配备专业营养师对厨师进行定期培训,内容涵盖营养学基础知识、烹饪过程中营养素保护技巧、特殊人群膳食处理等,提升厨师营养配餐意识与技能水平[4]。构建多维度监督评价体系,保障营养配餐有效实施。成立由营养师、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膳食监督小组,定期对食堂菜品质量、营养搭配、卫生状况进行检查与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学生对配餐的满意度反馈,重点关注菜品口味、分量、种类等方面意见。每月对学生进行营养状况监测,对比配餐实施前后营养素摄入变化、身体指标变化,评估营养配餐效果。依据监测与评价结果,及时调整配餐方案,如学生反映某类菜品重复率高,立即优化食谱;若发现某营养素摄入仍不达标,针对性增加富含该营养素的食材供应,持续改进营养配餐质量,实现膳食平衡与健康促进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技师学院营养配餐中的膳食平衡与健康促进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膳食安排,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营养摄入水平,预防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营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技师学院应进一步加强营养配餐的科学性和个性化,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职业特点,制定更加合理的膳食方案。同时,通过开展营养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健康饮食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还将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税丽.营养配餐专业《食品原料学》课程改革研究[J].现代食品,2024,30(16):89-91.

[2]高春海,赵帅,罗莎,纪艳,马飞,马洁,张颖.基于数字化配餐的天津市家长的学生营养知信行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4,32(08):620-623.

[3]姬玉梅.“营养配餐设计与实践”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J].粮油科学与工程,2024,38(04):45-46+49.

[4]杨潇.营养配餐专业国家教学标准的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食品工业,2024,(13):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