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舞蹈艺术在推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

作者

张鹏丽

陆良县文化馆 云南陆良 655600

我国群众文化形式多样,创作群体多元,展现方式丰富,可推动社会发展和持续建设。舞蹈艺术作为群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具有群众性、多样性和业余性特点,在推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功能作用较为凸显。要明确舞蹈艺术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价值优势,利用各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这对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舞蹈艺术在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

1.1 舞蹈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1.1.1 提供娱乐方式

舞蹈是群众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娱乐方式,群众可以自娱自乐,自发学习舞蹈,组织开展多种类型舞蹈活动,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例如,在农闲时节,陆良县村民会在乡村晒谷场跳彝族、撒尼的传统舞蹈,城市居民也会在空旷场地跳广场舞,且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参与其中。舞蹈艺术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具有锻炼身体和陶冶情操的双重功能,群众在跳舞过程中也可增进彼此的情感,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传递良好精神风貌,充实群众的娱乐生活。

1.1.2 促进文化交流

我国舞蹈种类丰富多元,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舞蹈风格与形式存在差异,即使是相同的舞蹈,因地方文化风俗的不同,也会形成个性化的舞蹈特色。将舞蹈艺术融入到群众文化建设中,可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陆良县中彝族和撒尼的舞蹈各具特色,随着社会发展,两族的舞蹈也会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在舞蹈表演中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不同民族舞蹈的独特魅力。通过舞蹈艺术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传递,兴趣相似的人可以一起参与群众文化舞蹈活动,在此期间可建立良好关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发展。而且通过舞蹈艺术,也能为外来游客传递当地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俗,促进文化传播。

1.2 舞蹈艺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人们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在闲暇之余会通过运动、唱歌或者旅游等方式来释放压力,舞蹈则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运动方式,不但能陶冶情操,也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舞蹈形式具有多样化特点,能够给群众带来多层面的艺术滋养,使群众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从而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在舞蹈过程中,群众可通过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身情感,还能在欣赏和参与阶段产生共鸣,增强情感体验,拓宽精神视野。彝族舞蹈具有粗犷、豪迈特征,充分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撒尼舞蹈则体现了团结精神和民族自豪,能够感染观众。舞蹈艺术可承载群众的思想、情感和美好祝愿,通过舞蹈让群众表达自我,实现价值,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1.3 舞蹈艺术增强群众文化认同

1.3.1 传承民族文化

舞蹈在表达思想、情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群众文化需求不断增加的发展形势下,群众舞蹈艺术在群众文化建设和带动文化发展方面的优势明显。目前各地区群众对舞蹈艺术的推崇度较高,将地域民族文化精神融入到群众舞蹈中,可让群众在参与舞蹈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并能主动传承民族文化,使各民族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陆良县的彝族和撒尼舞蹈承载着这两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和习俗,例如撒尼的大三弦舞有其独特的舞蹈风格,传递着特殊的文化价值,可充分展现撒尼文化特征。所以将具有地域特征的民族舞蹈融入到群众文化建设中,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民族文化和历史,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

1.3.2 强化地域文化认同

舞蹈艺术也能强化群众对地域文化的认同,各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而许多地区的舞蹈艺术则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舞蹈动作、音乐节奏和舞蹈服饰等,能充分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俗。所以当地群众在参与舞蹈活动的过程中,可加深对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认同,形成更加强烈的归属感。例如,陆良县在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中,都有专门的舞蹈表演环节,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都可通过舞蹈艺术深刻认识当地民族文化,强化地域文化认同。

1.3.3 增强群众文化主体意识

群众舞蹈艺术因其大众性特点,能够使群众在参与期间增强主体意识,成为发展群众文化的主体。各地区在休闲娱乐时,选择舞蹈放松身心的几率较大,而且对舞蹈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城市、乡村中的公园、广场和社区都存在较多类型的舞蹈活动。合理利用舞蹈艺术,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进行科学引导,可充分激发群众的参与和创造热情,从而编排和创作更多优秀舞蹈作品,充分展现舞蹈艺术的魅力,主动参与文化传承。人民群众可通过不同的舞蹈类型展示和表达自身情感,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吸引更多人参与。

2.借助舞蹈艺术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的策略

2.1 将地域文化与群众舞蹈艺术融合高雅

群众文化发展中,要想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价值与作用,则应准确把握各地区文化的特征,将其与群众舞蹈艺术相融合。舞蹈艺术要能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从群众视角出发,创作和编排既涵盖地域民族文化又与群众生活密切相连的舞蹈作品,做到接地气,能够根植基层,使群众在舞蹈和律动过程中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这就需要将舞蹈艺术的高雅性、地域文化和民生向往等要素充分融合,不但能凝聚社群情感,也能传递民族文化与精神,可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发展。

2.2 合理融入现代元素

社会快速发展,舞蹈艺术实现了持续创新,要想推动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还应做到与时俱进,在创作地域群众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合理融入现代元素,增强舞蹈的时代感,提高年轻群体的接受度。各地区群众文化发展中,可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在保留传统舞蹈风格与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现代音乐和舞蹈动作。例如,将现代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相结合,呈现不同的韵律与节奏。或者在舞蹈动作上加入街舞、爵士舞等元素,丰富群众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为舞蹈艺术发展增添活力。

2.3 有效创新表演形式

在舞蹈艺术创作中,选择与群众生活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主题进行舞蹈编排,使其更容易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这对文化传递和帮助群众树立正确价值观有着积极影响。除此之外,也可改变舞蹈艺术的表演形式,在舞台表演和广场表演的基础上,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例如,将舞蹈与绘画表演、情景表演融合,充分传递地域文化魅力,让观众以及参与者加深对舞蹈艺术情感和文化内涵的理解,促进文化传承和群众文化发展。

结语:将舞蹈艺术合理应用到群众文化建设中,基于地域特色做好顶层规划,有效开展群众舞蹈艺术活动,深度融合舞蹈艺术、民族文化和地域底蕴等要素,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群众的艺术追求。要想利用舞蹈艺术推动群众文化创新,还应融入现代元素,创新表演形式,准确把握地域文化特点,使舞蹈艺术与群众生活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有效构建群众文化,有利于舞蹈艺术和群众文化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艾芳.推动文化馆舞蹈创新,引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J].喜剧世界(中旬刊),2025(3):92-94.

[2]陈晓.舞蹈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性[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1(11):271-272,275.

[3]王静.舞蹈艺术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社会功能[J].海外文摘,2024(21):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