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专业教学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康怀雄
广元开放大学
成人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承担为社会输送有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人才的重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把工作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构建与优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对成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成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
部分成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关注行业最新动态与技术需求,课程内容陈旧没能及时更新来适应土木工程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发展[1]。比如,一些传统课程占比太大而新兴的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领域课程开设不足,这致使学生所学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存在差距。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属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当下部分成人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实践教学设备陈旧且数量不足,没办法满足学生实践操作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存在不合理情况,常常集中在学期末或者毕业之前,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充分掌握实践技能,最终造成实践教学效果不太理想[2]。
3.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成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里部分教师缺少实际工程经验,在教学过程当中很难把理论知识跟实际工程相结合,这就使得教学内容显得空洞且缺乏实用性,教师参加企业实践以及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没办法及时去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以及技术发展情况,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的效果[3]。
4.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要支撑,然而当下部分成人高校跟企业合作仅停留在表面,合作缺乏应有的深度与广度,企业在合作当中积极性普遍不高,参与人才培养方面意愿也不太强,这就造成校企合作项目难以持续开展,没办法为学生提供足够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4]。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1.构建基于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深入调研土木工程行业的岗位需求情况,仔细分析不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并且依据这些情况来构建课程体系,把课程体系分成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实践教学课程这四个模块。公共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紧密围绕岗位需求突出专业特色和实用性,实践教学课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5]。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要加大实践教学相关方面的投入并且更新实践教学的设备,建设出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并将其贯穿到各个学期,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当中所占的比重,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同时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管理,以此来确保实践教学能够达到应有的质量[6]。
3.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采用引进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以及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办法,以此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教学水平,要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并获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与此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企业培训,让教师能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情况,从而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7]。
4.深化校企合作
要建立起长期且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然后和企业签订具体的合作协议,以此明确双方所拥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企业需要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以及教材编写等教学过程当中,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以及就业等方面的机会。学校要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员工培训服务,从而实现校企之间的互利共赢局面[8]。比如,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到企业里进行实习和实训,让学生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实践技能,企业选派技术骨干来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参与学校实践教学和课程建设工作,把企业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当中,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
要建立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开展对土木工程行业岗位需求调研分析,依据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需加强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评估与修订工作,保证课程体系始终和行业需求实现同步[9],比如结合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新兴领域发展情况,及时开设相关课程并调整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2.强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
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注重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当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衔接工作,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的顺序以及时间,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展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完善师资队伍激励机制
建立一套完善的师资队伍激励机制,对在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与奖励,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活动,把教学改革和科研成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之中,以此提高教师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0]。比如,设立教学改革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教师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对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以此激发教师群体的创新热情。
综上所述,成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构建与优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意义重大,通过基于岗位需求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打造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以及深化校企合作等多方面举措,能够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过人才培养体系并非一成不变需要紧跟行业动态持续调整完善,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才可以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契合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鸿辰,陈虹燕.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 BIM 技术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5,8(06):60-63.
[2]盛黎.土木建筑背景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应用与探索[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25,47(01):194.
[3]彭苗.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J].大学教育,2021(01):168-170.
[4]陈万伟,丁元新,姜秀英.土木工程卓越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51):112-115.
[5]李鹏波,顾荣军,曾雪琴,等.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7(07):155-159.
[6]刘振磊.绿色建造理念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06):10-12.
[7]张小良.绿色建造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佛山陶瓷,2022,32(12):116-118.
[8]何剑飞,宁雪彤.“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土木类人才培养问题探析[J].科教 文汇(上旬刊),2018,07:67-69.
[9]张成兴,杨毅哲.生态文明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绿色人才培养初探[J].许昌学院学报,2018,3710:79-81.
[10]裴长春.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中心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江西建材,2019(12):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