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术后护理干预用于促进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

作者

杨春佳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上海 200137

胃癌,全称为胃腺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胃癌根治术作为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然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慢,易出现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为提高患者术后身体康复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有效的术后快速护理干预,加速胃肠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具体详情见下文叙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病例筛选2024 年5 月至2025 年5 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 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 40 例与对照组 40例。观察组:男 22 例、女 18 例;年龄 42~75 岁,平均年龄( 58.50±2.40 )岁。对照组:男 21 例、女 19 例;年龄 41~75 岁,平均年龄( 58.00±2.30 )岁。两组以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干预,1)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辅导,减轻焦虑和恐惧,提高患者对康复过程的配合度。详细讲解术后康复流程和注意事项,包括饮食、活动、药物管理等。术前给予营养评估,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营养方案,必要时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2)术中管理:尽可能采用微创技术,减少手术创伤。术中注意体温维持,避免体温过低影响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采用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减少术后液体潴留。3)术后管理:鼓励患者在术后 6-8 小时内开始坐起,12-24 小时内尝试站立和行走。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预防肺部并发症。在患者麻醉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开始进食。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再至普通饮食。采用多模式镇痛策略,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局部麻醉和患者自控镇痛泵等。在患者排尿功能恢复后,尽早拔除导尿管。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度,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护理措施。

1.3 效果判定标准

① 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肠鸣音恢复、下床活动、饮食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② 生存质量:通过实施 36 项简明健康量表(SF-36)进行。满分 100 分的评分标准。得分越高,表示受试者的生存质量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n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护理后与对照组结果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肠鸣恢复、下床活动以及饮食恢复所用时间均显著缩短,且患者发生的并发症较少, (P<0.05) ,如表 1。

表 1 组间护理结果对比 (X±Sλ0)

肠功能紊乱,提高生存质量[3]。

3 讨论

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饮食习惯、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了胃癌的发病风险。胃癌的危害性极大,不仅会导致严重的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胃癌根治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能够有效切除肿瘤组织,减轻患者痛苦。然而,术后康复护理同样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还能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加速患者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预后[2]。为此,我院对其患者开展了快速康复护理,且最终获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强调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减少手术应激,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具体措施包括术前减少禁食时间,术后早期进食,以及使用最小化侵入性操作和有效镇痛,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胃

以上结果表明,快速康复护理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优势包括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以及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杰,严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6):79-81.

[2]公玮玮.术后护理干预用于促进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J].中外医疗,2025,44(1):122-125.

[3]薛玲玲,宋荣燕.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5,34(6):84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