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微项目式作业的开发与实践
赵艳花
吉林省敦化市第三中学校
1 内涵界定
初中数学微项目式作业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紧密围绕某一数学核心知识点或关键能力目标,充分考虑初中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发展水平而精心设计的小型化项目任务。学生需在规定的 1-2 周时间内,遵循“明确任务→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践操作→成果呈现”的流程完成作业。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如利用计算解决数值问题、借助统计分析数据规律、通过几何分析处理空间图形问题、运用方程建模解决实际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等,最终形成可展示、可交流的成果,如详实的报告、合理的方案、精准的模型、直观的图表等。与传统作业侧重于“做题”不同,微项目式作业更强调“做事”。例如,传统作业可能只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一元一次方程计算练习,而微项目式作业则会创设一个真实情境,如让学生为班级组织的活动设计预算方案,通过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来比较不同采购渠道的成本,从而选择最经济实惠的方案。
2 初中数学微项目式作业的实践策略与案例
2.1 主题选择:多维度切入,拓宽作业视野(1)从教材知识点延伸:紧密联系课堂,巩固基础知识
以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为出发点,设计“知识应用型”微项目。例如,针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设计《校园义卖摊位的“盈利计算”》作业。任务背景设定为班级即将举办校园义卖活动,学生小组负责一个文具摊位,需要精确计算摊位的盈利情况。具体任务包括:首先,详细列出需要采购的文具种类、单价以及数量,运用有理数运算准确计算出总成本;其次,合理确定每种文具的售价(售价需高于成本),并结合市场情况预测销量,进而计算出预计总收入;最后,考虑摊位租金为 50 元的情况下,通过公式“盈利=总收入-总成本-租金”计算盈利金额。若盈利低于 100 元,学生需调整售价或销量,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成果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采购清单+成本计算表+盈利分析报告”。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反复运用有理数混合运算知识,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还深入理解了“盈利”这一经济概念背后的数学逻辑,相较于单纯的书面计算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应用能力。
(2)从生活场景挖掘:贴近学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的场景,设计“生活应用型”微项目。例如,针对“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内容,设计《家庭月度开支“数据画像”》作业。任务背景是为了帮助家庭实现合理消费,学生需要深入分析近1 个月的家庭开支数据,绘制出详细的“开支画像”。具体任务如下:第一步,向家长收集近 1 个月的所有开支记录,包括食品、水电、娱乐等各类支出,并进行分类整理;第二步,运用统计知识,用扇形图直观展示各类开支在总开支中的占比情况,用折线图清晰呈现每周开支的变化趋势;第三步,深入分析“占比最高的开支项”以及“是否存在超预算项目”,并结合家庭实际情况提出至少2 条具有针对性的省钱建议,如“减少外卖点餐次数,降低食品开支”等。成果要求学生提交“开支数据表+统计图表+建议报告”,并且要向家长详细讲解分析结果。
2.2 任务实施:有序推进,保障作业质量(1)准备阶段:清晰明确任务,提供全面支持
教师需提前 1 周向学生布置作业,通过制作精美的 PPT 或详细的任务单,向学生清晰阐述“任务背景、具体要求、时间节点、成果形式”等关键信息。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在资源支持方面,提供统计表格模板,方便学生整理数据;提供测量工具,如卷尺用于测量长度、量角器用于测量角度;提供地图APP 使用指南,帮助学生获取路线信息等。在方法指导方面,针对作业中可能涉及的操作难点,如“如何高效整理家庭开支数据”“怎样运用Excel 软件绘制准确、美观的统计图”等,进行专门的讲解与示范,确保学生在面对作业任务时,不会因为缺乏方法而无从下手。
(2)实践阶段:密切跟踪进度,及时答疑解惑
在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群、小组讨论等多种渠道密切跟踪学生的进度。对于小组作业,每周定期组织 1 次线上或线下的小组讨论活动,及时解决小组内部可能出现的“分工不均”问题,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并积极参与;解决“数据收集困难”等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拓展数据收集渠道,提高数据质量。对于学生个体在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提供一对一的答疑服务,例如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将‘商家满减’等复杂促销活动转化为准确的数学关系”,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学生始终保持在正确的任务方向上前进。
(3)成果阶段:丰富展示形式,促进交流分享
当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要精心组织“成果展示会”,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展示学生的成果。书面展示方面,将学生撰写的“报告、图表”等成果张贴在班级专门设置的“数学实践墙”上,营造浓厚的数学实践氛围;口头展示方面,安排小组派代表上台,运用PPT 等辅助工具,详细讲解“方案设计思路”“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动态展示方面,对于一些涉及空间设计、流程演示等作业,如“校园步道设计”作业,鼓励学生制作实物模型或利用动画软件进行演示,更直观地呈现设计方案,同时方便其他同学提出修改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与交流。
(4)评价阶段:严格对照量表,注重反馈改进
评价量表涵盖多个维度,例如在知识运用维度,考察学生是否正确、熟练地运用统计知识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绘制的图表是否规范、准确;在实践能力维度,关注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地收集数据,在遇到实际问题,如数据缺失、数据异常时,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加以解决;在成果创新维度,评估学生提出的方案是否具有独特的视角与创新性,如在家庭开支优化方案中,是否能提出新颖的省钱思路;在合作表现维度,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自己的分工任务,与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是否顺畅。评价完成后,教师要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如“部分学生在运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时,无法准确处理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补充讲解;对于学生的个性
3 结束语
初中数学微项目式作业的开发与实践是对传统作业模式的一次革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方向。在开发过程中,我们深入钻研数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兴趣点,精心设计出一个个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的微项目作业。而在实践环节,学生们展现出了对数学学习的高度热情,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探究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提升了数学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林淑晶. 关于初中数学项目式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J].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5, (03): 133-135.
[2]金奕. 单元视域下初中数学项目式作业设计的实践和思考 [J]. 上海中学数学, 2024, (12): 5-7+28.
[3]陈瑞浈.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项目式作业设计方法研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 (19):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