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低空空域的航空管制探索

作者

渠立波

61213 部队 山西省临汾市 041000

一、引言

低空空域通常是指真高1000 米以下的空域。这一区域的航空活动日益频繁,不仅包括传统的通用航空飞行,还有大量无人机等新型飞行器的加入。低空空域的开放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推动科技创新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低空空域的复杂环境和多样化的飞行需求也给航空管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低空空域的高效利用,是当前航空管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低空空域的特点

(一)飞行环境复杂

低空空域靠近地面,受地形、气象条件等影响较大。山区、城市高楼等复杂地形会对飞行器的导航和通信产生干扰;低空的气象变化迅速,如低云、低能见度、乱流等,增加了飞行风险。这些复杂的环境因素要求航空管制必须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精准性,能够及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二)飞行器种类多样

低空空域的飞行器涵盖了从大型通用航空飞机到小型无人机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飞行器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大型通用航空飞机通常具备较高的飞行速度和较长的续航能力,而小型无人机则具有灵活机动、起降方便的特点。这种多样化的飞行器类型使得低空空域的航空管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飞行器的特性和需求,制定差异化的管制策略。

(三)空域需求增长迅速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低空空域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无人机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然而,大量无人机的涌入也导致低空空域资源紧张,飞行冲突的风险增加。如何合理分配和管理低空空域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飞行需求,是低空空域航空管制面临的重要任务。

三、低空空域航空管制的重要性

(一)保障飞行安全

低空空域飞行环境复杂,飞行器种类多样,飞行冲突风险较高。有效的航空管制能够实时监控飞行器的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飞行冲突,避免事故的发生。例如,在城市环境中,无人机与民航飞机、通用航空飞机等交叉飞行的情况日益增多,通过航空管制可以确保各类飞行器在安全的高度和空域内飞行,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二)提高空域利用效率

合理的低空空域管制可以优化空域资源的分配,避免资源浪费。通过科学划分空域,根据不同飞行器的性能和需求分配合适的空域,能够提高空域的利用率。这不仅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低空飞行需求,还能促进低空经济的发展,推动无人机物流、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等行业的进步。

(三)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在应急救援中,低空飞行器能够快速到达现场,提供及时的支援。例如,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无人机可以快速进行灾情侦察、物资投放和人员搜救等工作。有效的低空空域管制能够确保这些飞行器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安全地执行任务,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效果。

四、当前低空空域航空管制存在的问题

(一)法规制度不完善

目前,针对低空空域的航空管制法规尚不完善,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和模糊地带。对于无人机等新型飞行器的飞行资质、飞行范围、飞行高度等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导致部分飞行活动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这不仅给航空管制工作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飞行安全风险。例如,一些小型无人机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擅自进入禁飞区域,可能会对民航飞行安全造成威胁。

(二)管制技术手段不足

低空空域的航空管制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但目前现有的管制技术在低空领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低空飞行器的雷达覆盖范围有限,特别是在山区和城市峡谷地带,

雷达信号容易受到遮挡,导致对飞行器的实时监控存在盲区。另一方面,低空通信系统还不够完善,飞行器与管制中心之间的通信可能会受到干扰,影响管制指令的及时传达和反馈。这些技术手段的不足限制了低空空域航空管制的效率和安全性。

(三)空域资源分配不合理

在低空空域的资源分配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传统的通用航空飞行和新兴的无人机飞行活动在空域资源的分配上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部分地区存在空域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用户,而其他用户难以获取足够空域资源的现象。这种不合理的空域资源分配不仅影响了低空空域的利用率,也容易引发飞行冲突和安全隐患。

(四)人员资质和培训不足

低空空域航空管制涉及到多种类型的飞行器和复杂的飞行环境,对管制人员的资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目前在低空空域航空管制领域,专业人员的资质认证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管制人员缺乏针对低空飞行器的专门培训。这可能导致管制人员在面对低空飞行活动时,无法准确判断飞行态势,制定合理的管制措施,从而影响低空空域的飞行安全和运行效率。

五、低空空域航空管制的解决方案

(一)完善法规制度

建立健全低空空域航空管制的法规体系,明确不同类型飞行器的飞行资质、飞行范围、飞行高度等要求,填补法律空白,消除模糊地带。加强对无人机等新型飞行器的监管,规范其飞行活动,确保低空空域的飞行安全。同时,法规制度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低空空域的特点和飞行需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便于实际执行。

(二)提升管制技术手段

加大在低空空域航空管制技术方面的投入,提升雷达覆盖范围和精度,特别是在复杂地形区域,采用多种雷达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减少雷达盲区。发展低空通信技术,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确保飞行器与管制中心之间的通信畅通。此外,还可以利用先进的卫星导航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实现对低空飞行器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升低空空域航空管制的技术水平。

(三)优化空域资源分配

建立科学合理的低空空域资源分配机制,根据不同的飞行需求和空域使用情况,灵活划分空域。对于通用航空飞行和无人机飞行活动,应进行分类管理,合理分配空域资源,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和浪费。同时,加强空域资源的动态管理,根据实时飞行态势和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空域分配方案,提高低空空域的利用率和运行效率。

(四)加强人员资质和培训

完善低空空域航空管制人员的资质认证体系,明确管制人员的资质要求和考核标准。加强对管制人员的专业培训,特别是针对低空飞行器的飞行特性、管制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管制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确保管制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低空空域航空管制的知识和技能,为低空空域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六、结论

低空空域的航空管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随着低空飞行活动的不断增加,只有通过完善法规制度、提升管制技术手段、优化空域资源分配以及加强人员资质和培训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低空空域的高效利用和安全运行。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低空空域的航空管制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航空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涛.论我国低空空域的管理体制与居民私权保护[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

[2]杨振宇,朱小伟.低空开放存在的问题及空管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学,2021,12(18):138-139.

[3]陈云涛.对我国低空空域航空管制工作的思考[J].山西青年,2015,(24):15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