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市政道路桥梁规划与设计研究
钟颖伟
身份证:360728198801013315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市政道路桥梁是城市交通网络中的重点节点,它的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传统市政道路桥梁建设通常强调功能性与经济性,忽略生态环境与社会效益考虑。
1.市政道路桥梁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市政道路桥梁是城市基础设施中的核心部分,对城市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它充当着城市的“血管”和“骨架”,通过搭建一个四面八方的交通网络,能够高效地连接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域,从而不仅缩短了空间距离,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为市民出行及物资运输提供基础保障,更加促进城市商业,住宅,产业等各版块有机衔接,带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与此同时,市政道路桥梁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它的设计风格,建设质量常常反映出一个城市文化底蕴和发展水平,一座集功能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桥梁甚至有可能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增强其整体品位和魅力。
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市政道路桥梁规划
2.1 绿色规划理念的融入
将绿色规划理念融合到市政道路桥梁规划当中,是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这就需要对规划阶段的生态环保,资源节约,能源高效利用等问题进行全面考虑。首先要优先选择环保型的建筑材料,例如可再生材料和高再生材料来降低建筑材料的消耗和环境的负荷,就像是使用废旧沥青再生材料一样,做到资源的循环使用。二是优化道路桥梁布局、减少交通能耗与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比如合理的规划线路、减少迂回、让汽车运行更加平稳、减少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等等。道路设计时,要重视绿化规划和加大道路两侧植被覆盖力度,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调节温度及涵养水源等功能。在积极倡导绿色交通理念的前提下,给予公共交通、自行车和行人优先路权和良好的通行条件,激励绿色出行方式的发展。
2.2 多功能一体化设计
多功能一体化设计对提高市政道路桥梁的综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时应有机融合道路桥梁及周边土地利用,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在交通层面上,道路桥梁要做到与各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比如加密轨道站点附近路网密度、全面喂入轨道客流等;合理设置公交专用道,自行车道及步行道等,确保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路权,建立一体化交通体系,为居民出行过渡提供便利。土地利用上,与道路桥梁沿线用地功能相结合,营造多功能复合空间。比如在商业区域道路旁边布置休闲广场和步行街,以增进商业活动和行人之间的交流,从而激发城市活力;居住区周边规划良好的慢行系统将公园,学校和社区服务中心联系起来,以满足市民日常的出行和休闲。在桥梁设计中还可以融合多功能理念,在满足通行的同时,可以利用桥下的空间,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文化,绿化,景观或者停车功能的空间,例如,有的城市把立交桥下面改建为小足球场,儿童游乐区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
2.3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对于市政道路桥梁规划来说必不可少,其目的在于保证工程能够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将生态环境破坏程度降到最低。评价过程中要先对工程建设区生态系统完整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环境质量进行综合现状调查。如对沿途植被类型,分布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对野生动物栖息地,迁徙路线进行了调查,对生物多样性的现状进行了评价;对该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气候调节服务功能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工程方案预测了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加剧,水资源变化,生物栖息地扰动破碎化。
3.可持续发展的市政道路桥梁设计
3.1 生态友好型设计
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市政道路和桥梁的生态友好型设计,其核心目标是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并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将原有的地形,植被以及水系等进行重点防护,以免工程建设造成生态系统的损害。如优化线路规划、绕过生态敏感区、减少动植物栖息地侵占等;通过使用可降解或可再生的建筑材料,例如生态混凝土和由竹子制成的护栏,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建筑材料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同时加强雨水生态化处理系统建设,通过建立透水铺装,生物滞留池和植草沟,使雨水自然渗透并得到净化,缓解城市内涝压力,同时补充地下水资源。另外,桥四周和路两旁应建设多样化植被景观带并选用当地适生植物形成观赏性和生态功能并重的绿色廊道,它不仅可以吸附污染物,减少噪音,而且还可以给昆虫,鸟类和其他生物以栖息空间,从而最终达到工程建设和自然生态和谐相处。
3.2 节能减排设计
市政道路桥梁节能减排设计注重减少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促进低碳化建设。在选择材料时,我们首先考虑使用高强度和低能耗的建筑材料,例如高性能混凝土和轻质钢材,以减少在材料制造过程中的能源使用;大力推广预制装配化施工工艺,减少现场施工能耗和废弃物排放。结构设计时通过对桥梁跨度,截面形式以及道路路基结构等方面进行优化,在减轻自重和减少材料使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结构耐久性和延长了使用寿命,并减少了后期养护能源投入。另外,可再生能源技术也被积极引进,例如太阳能 LED 灯具被应用于道路照明,光伏板被应用于桥面或者道路边坡的铺设,太阳能被转换成电能为交通设施提供电能等;本发明通过在桥梁伸缩缝处等处安装能量收集装置将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振动能转换成电能,从而达到循环利用能源目的。
3.3 社会效益型设计
社会效益型设计面向公众生活质量改善,社区融合和城市功能优化,突出市政道路桥梁人文关怀和社会服务属性。在空间布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例如设置宽幅人行道,无障碍坡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等,以确保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分流,增强交通安全性和便利性;将观景平台和休憩座椅纳入桥梁设计,把交通基础设施改造成为公众的公共活动空间以提升场所的亲和力。与此同时,重视地域文化和历史元素融合,以桥梁造型,护栏雕刻和道路铺装纹样设计来彰显城市特色风貌和提升公众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另外,还对道路和桥梁周边配套服务设施进行了优化,包括新增公交站点,共享单车停放区和充电桩,以提高公共交通可达性和绿色出行;施工阶段使用低噪音工艺和错峰作业,降低了对周围住户的扰动,使工程建设和社区生活相和谐。
结束语
总之,市政道路桥梁是城市基础设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的规划设计是否可持续直接影响着城市长期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质量。通过纳入绿色规划理念,开展多功能一体化设计以及开展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等措施,能够有效促进市政道路桥梁生态友好性,节能减排效果以及社会效益的提高。在今后的市政道路桥梁规划设计中,要加强对创新与实践的重视,不断地探索出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新模式、新技术,从而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一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许正荣.基于城市规划的市政道路桥梁设计原则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5,(04):82-84.
[2]郑大伟,严明.BIM 技术条件下的市政道路桥梁设计研究[J].四川水泥,2021,(03):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