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高中地理跨学科项目式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践

作者

梁金莲

茂名市第一中学 5250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新教材的推进,高中地理教学需突破单一学科界限,培养学生应对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地理教学中跨学科整合不足、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基于此,结合以人教版教材为依托的高中地理跨学科项目式教学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剖析地理跨学科项目式教学面临的知识壁垒、素材挖掘难、师资短板及评价不完善等困境,制定素材挖掘、四维课程框架构建、师资协同及三维评价优化策略,总结学生素养、教师能力、课程改革维度实践成效,为地理教学创新赋能。

一、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高中地理跨学科项目式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新课程新教材强调核心素养导向与跨学科整合的要求下,高中地理跨学科项目式教学的推进面临多重现实阻滞。课程整合维度存在学科知识壁垒固化现象,地理学科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学科的知识关联多停留在表层,缺乏基于地理核心概念的深度融合设计导致跨学科项目主题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与能力培养链条。教材内容的跨学科素材呈现具有隐性化特征,部分章节虽蕴含多学科关联点,但未明确标注跨学科整合路径,教师需耗费大量时间挖掘素材,且易出现解读偏差,导致项目设计与教材核心目标脱节,难以实现“用教材教”的跨学科教学诉求。师资跨学科素养短板凸显,多数地理教师缺乏系统的跨学科知识储备与项目式教学设计能力,在整合多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真实情境任务时,易出现学科权重失衡或能力培养目标模糊的问题;同时,学校提供的跨学科教学资源不足,制约了项目式教学中“实践探究”环节的有效开展,难以满足学生动手解决真实地理问题的需求。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缺乏针对跨学科项目式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指标,对学生在项目中的跨学科思维运用、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策略等维度的评价缺失,导致教学效果难以量化评估。

二、基于人教版教材的高中地理跨学科项目式教学课程开发与实践策略

针对跨学科项目式教学的现实困境,需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核心载体,从素材挖掘、框架构建、实施保障、评价优化四方面形成系统性策略。在教材跨学科素材开发上,需建立“地理核心概念锚点”挖掘机制,围绕人教版教材中“地表形态的塑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等核心章节,梳理隐性跨学科关联点:如“喀斯特地貌”章节可锚定“地质作用”概念,关联化学学科“碳酸钙溶解与沉淀”原理、生物学科“植被对岩石风化的影响”,形成“地质-化学-生物”多学科融合的项目主题,同时参考教材课后“活动”“案例研究”模块,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实践议题转化为跨学科项目任务,确保素材挖掘与教材核心目标深度契合。课程框架构建需遵循“目标-内容-情境-任务”四维整合逻辑,以地理核心素养为统领,明确跨学科能力培养目标;内容上采用“地理为主、多科为辅”的整合模式,如设计“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优化配置”项目时,以人教版“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基础,融入数学“数据统计与分析”、政治“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化学“水质检测方法”等内容;情境创设需依托真实地理问题,结合教材中的“案例”模块选取典型区域长江经济带,设计“区域生态保护方案设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模拟”等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资料搜集、实地调研、方案论证等探究环节。

教学实施保障需强化“师资协同与资源整合”,建立地理学科教师为主导、多学科教师为辅助的协同备课机制,通过集体研讨明确各学科知识在项目中的权重与衔接节点,同时依托学校实验室、校外地理实践基地搭建跨学科实践平台,配套开发“项目任务单”“学科知识手册”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探究过程提供支架。评价体系优化需构建“过程-结果-发展”三维评价模型,过程性评价聚焦学生在项目中的跨学科思维运用、团队协作表现,通过课堂观察、项目报告、小组互评等方式记录;结果性评价关注项目成果;发展性评价侧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变化,形成个性化评价报告,为后续课程优化提供依据。

三、高中地理跨学科项目式教学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成效

从学生发展层面看,该教学模式有效促进地理核心素养落地,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在真实区域问题探究中显著提升,能结合多学科知识精准分析区域地理特征与发展矛盾;综合思维通过跨学科知识整合得到强化,在“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优化”等项目中,学生可自主关联数学统计、化学检测等知识解决地理问题,跨学科应用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均有量化提升,相关课堂观察数据显示,学生实践参与度较传统教学模式大幅提高。在教师专业成长维度,多学科协同备课机制推动教师突破学科教学局限,地理教师的跨学科课程设计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得到系统性提升,形成一批基于人教版教材的跨学科项目案例库;同时,教师对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价认知加深,能熟练运用“过程-结果-发展”三维评价模型开展教学评估,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显著增强,部分教师依托实践成果参与省级地理教学研讨并发表相关案例论文。

从课程改革推进角度,实践为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可复制的跨学科教学范式,所开发的课程资源与实施策略适配人教版教材特点,有效破解传统教学中跨学科整合难的问题,推动地理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的转型,助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结语

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基于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跨学科项目式教学课程开发与实践,有效破解了传统地理教学的局限。通过明确问题、探索策略、总结成效,不仅实现了多学科知识与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还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验证了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价值。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与实施细节,持续完善评价体系,推动高中地理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为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坚实的实践支撑。

参考文献

[1]丁波,严敏.指向深度教学的高中地理与古诗歌融合的实践研究 [J]. 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学报,2024,(11):308122.

[2]赵占伦.跨学科背景下项目式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J].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24,(6):1-10.

[3]王丽慧.高中地理实践探究课程中的跨学科知识融合 [J]. 重庆八中教育学报,2023,(10):40614912.

备注:本文系2022 年度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立项课题“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YQJK32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