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从“内容分析”到“思维培养”:高中现代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渗透路径研究

作者

尹丽娟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泸源普通高级中学 652499

一、引言

高中现代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关键作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在选文和编排上更具科学性和思想性,为现代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挑战。然而,当前部分高中现代文教学仍局限于对文本内容的浅层次分析,如单纯梳理情节、概括主旨等,未能充分挖掘文本背后的思维价值,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质疑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理性分析问题、形成独立见解。因此,探索在高中现代文教学中渗透批判性思维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从内容分析到思维培养转变的必要性

(一)适应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升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背后的规律。传统的内容分析式教学难以满足这一要求,而注重思维培养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二)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文文本。学生不再满足于表面的信息获取,而是能够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评价文本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批判性思维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准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写出具有逻辑性和说服力的文章。

(三)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来筛选、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通过在现代文教学中渗透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当前高中现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片面化

部分教师在教学现代文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内容的分析,将教学目标简单地定位为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掌握文学常识和答题技巧,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片面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过程缺乏深度和广度,学生难以形成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

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滔滔不绝地讲解文本内容,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评价方式的简单化

在教学评价方面,部分教师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对文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的评价。这种简单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发展水平,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批判性思维在高中现代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一)课堂导入:激发思维兴趣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导入新课,如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引用名言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二)文本解读:引导多元思考

文本解读是现代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渗透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思考问题,不局限于教材和教师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分析作者观点的合理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思考作者的观点是否全面、客观、合理,是否存在局限性。例如,在教学《劝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荀子强调“学习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等观点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局限性,让学生认识到任何观点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适用范围,需要辩证地看待。

探究文本的矛盾之处:许多文本中存在着一些看似矛盾的地方,这些矛盾往往是作者精心设计的,蕴含着深刻的含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矛盾之处,并深入探究其原因和意义。

(三)问题设计:启发思维深度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合理的问题设计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开放性和挑战性,逐步引导学生从浅层次的思考向深层次的思考迈进。

设计层次性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本的内涵。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林黛玉进贾府时看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有什么特点?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这些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作者通过这些人物描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四)讨论交流:促进思维碰撞

讨论交流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促进思维的碰撞和融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尊重他人的观点,同时也要学会坚持自己的合理见解。

综上所述,在高中现代文教学中,从内容分析向思维培养转变是必然趋势。通过课堂导入激发思维兴趣、文本解读引导多元思考、问题设计启发思维深度、讨论交流促进思维碰撞、写作拓展巩固思维成果等渗透路径,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贯穿于现代文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凤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途径的探析[D].广州大

学[2025-09-16].

[2] 吴璟婷.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渗透路径探究[J]. 202

2.

[3] 陈晓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J].好日子,2020, 000(011):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