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基层政工干部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卢建新
佛山市高明佛水供水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500
引言
国有企业基层政工干部肩负思想政治建设、员工思想教育、企业文化宣传、政策落实等工作职能,是企业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基层政工干部综合素质量大面广、能担重任。面对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要想做好基层政工工作对企业长期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政工干部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着政治素质和服务能力搭配不合理、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缺乏融合、信息技术手段使用薄弱、制度激励方式松散等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途径来提升企业基层政工干部的胜任力。通过能力结构、影响因素及体系构建三条路径来提升基层政工干部胜任力。
一、基层政工干部能力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
1.1 技能与素质结构不平衡
大多数基层政工干部都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但是他们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工程项目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对企业经营运行流程、绩效考核方式以及市场竞争规律的理解。此外,大部分干部关于党建 + 互联网平台方面的应用较少,基本没有对数字化操作的能力,在信息化使用方面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三是基本掌握了人际沟通、心理疏导以及群体管理等工作的方法,但只有零散的经验性体会,并无体系化的经验积累。
1.2 制度不健全、缺乏激励办法
当前国有企业基层政工岗位无专门岗位等级设置和考核激励标准,只能由行政或业务干部兼任,难以组建一支专职政工队伍;干部晋升主要看行政职务、业务职务,考核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情况比例过低,政工人员难有成就感,也难获奖励;政工岗位的吸引力不够强;政工工作目标还不够明确,管理制度没有出台完整的过程考核与结果评价办法,不能够有效推动促进能力提升的制度支撑。
1.3 培训的碎片化,可操作性差
政工干部的培训以政治理论和党性教育为主,缺少专业的培训以及实操,没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集中授课式的培训较多,但是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基层具体化运行的场景、依托信息化的载体,没有把这些因素融入到培训过程之中;缺乏评估后期效果和进行回炉的机制,培训的内容不能够及时转化为平时工作中的实际本领;培训环节教条多于路线,短期内大量密集地传播不易于长久地将理论与技能熟记于心。
二、基层政工干部能力提升路径设计
2.1 打造系统化的模块化培训体系
依据政工工作职能和能力结构特点,从党建理论政策、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平台操作、心理沟通与群体管理等不同维度构建分模块化培训体系;对于培训的内容来说,在教学上要基于现实空间课堂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与场景交互方式相融合基础上展开教学;通过研究企业经营案例、岗位工作模拟等方式培训其业务实操能力;同时要设立评估和回炉等制度,在培训结束后,针对培训后政工干部将新知识运用到工作岗位上和新工具运用上的情况作出综合评估并考核反馈,以此保持培训工作的长效性和持续性。
2.2 推行岗位轮换交流和双向挂职制度
企业在确定一批政工干部后,可通过跨到业务部门、生产现场、基层党支部,甚至间断去政工部门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让一部分政工干部去车间、项目经理部等岗位锻炼一段时间,带着经营运作的视角思考经营管理工作问题,同时也接受班组管理的实践锻炼;其他干部可以去兼任政工干部助理或参与一些党建活动,通过对工作本身进行了解和学习,也为自身增厚业务底色。这样的双向挂职实行必须有目标任务的要求、有规定的时间段、有考核和任职上岗的能力要求等,才能使这种岗位交流真正发挥能力互补、资源共享的作用。
2.3 强化运用信息手段和新媒体的能力
基层政工干部能力素养必须满足数字时代需要,要熟悉党建+新媒体平台、微信工作群、短视频/图文创作、数据分析可视化等知识和技术,并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宣传和员工教育,利用数字化手段考核干部参学率、员工互动率和宣教效果;政工干部要熟练运用Excel、GIS 平台、党建云等应用软件工具及业务系统,做到精准发布、精准推送、智慧管理、效果跟踪。
三、制度建设与环境保障路径
3.1 完善岗位专业化体系和晋升渠道
对国有企业明确基层政工岗位的职业定位,形成专业政工干部职业通道和职级体系,并把政工工作、工作能力、综合素能等量化到专业政工干部任用和激励考核中;把专岗专责和政工干部专职设置起来,同其他行政管理岗位相分离,体现职业性。将思想政治工作绩效、员工满意度以及组织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评价要素纳入政工岗位晋升考评指标体系中,作为政工岗位的重要考评指标和激励措施,使其真正成为能人向往的好岗位、人才成长为栋梁之才的生动舞台。
3.2 设置考核评价及绩效反馈体系
绩效考核应该覆盖到工作计划制定、党建活动开展、宣传成效、员工思想状态变化分析报告、危机事件应急处置情况等,并且要定时进行考核打分、反馈。可以由职工代表和党组织代表打分,确保考核公平公正、多角度考评。同时要与晋升、薪酬、培训等挂钩,使优秀的政工干部有更多的成长机会。不合格人员进行再次培训或者安排岗位轮换,使其不断改进提高。
3.3 配备相配套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和共享资源。
建设政工业务管理平台,打造涵盖党建资料库、活动策划模板、政策文件、交流讨论平台等栏目板块,实现资源共享,开展经验互鉴。同时开通政工干部线上学习、活动报名、反馈互动、上传数据和流程审批等功能;将政工干部集中起来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把有关的经验做法、知识点和工作工具形成模块化,供政工干部直接使用,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办事情效率及标准化水平。
3.4 创造组织气氛并建立领导支持体系
扶正抓基加强基层政工干部建设也要有良好的组织支持环境,如:企业党组织要经常听取政工干部的工作汇报并对其给予指导和物质上的帮助;要确定好领导对政工工作的评价权重,在季度工作会议上经常对优秀政工工作加以鼓励和表扬;资源要落实,如经费、装备、活动开展的空间等。通过工作交流、支持机制、结果表彰为他们创造平台,使其在组织中可以感受到公平公正,乐于开展政工工作,使其成为他们提升能力的有效保障。
结束语
基层政工干部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结合建设基础体系、建立岗位轮换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制度保障等,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在新时期国企党建工作和职工业务工作中完成新任务。只有既有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业务理解和信息素质的政工干部,才能做好新时期国企党建和职工业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浅谈加强国有企业政工干部队伍思想建设[J]. 蔚薇.经营管理者,2019(08)
[2] 提高基层政工干部综合素质的必要性[J]. 李端.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8(18)
[3] 浅析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路径[J]. 邢瀚予.现代国企研究,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