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学科素养视角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作者

薛璞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教师发展中心 054400

引言:教师要基于“知识—能力—价值”统筹课堂目标,不仅关注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地理能力的获得,更关注地理批判性思维和世界视野的树立,通过问题情境化、学习探究化、小组合作化等活动,激发学生地理自主学习意识,在真实的地理问题中建构、运用地理知识,体现价值渗透,塑造学生尊重自然、爱护地球、追求可持续发展等观念意识,做好知识传授与素养培育的统一。

一、以综合思维为核,筑认知之基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素养的必备品格,是要求学生综合要素,从整体到部分、空间到时间、局部到系统地全面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而不是孤立、分散地了解和记忆知识。初中地理教学仅仅将知识进行分割讲解,学生极易产生零碎、割裂的认识,不利于认识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知识的联系和迁移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在整体性的认识中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

例如,在认识世界最大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地貌、气候、人类活动三个角度思考黄土高原地势崎岖、沟壑纵横,气候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等方面,思考“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最大黄土堆积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总结出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特征,让学生不仅认识区域形态、环境特征,还用综合思维认识地理事物现象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打好认知的基础。

二、以实践探究为径,养动手之能

实践探究是学生地理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通过自主观察、试验、数据分析、整理资料等方式主动地学习。如果地理课堂只依靠讲授,必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素养的形成。教师要根据地理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和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做中学,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例如,在探索“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河渠纵横,再结合该地区的气温图,发现该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湿润温暖,最后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该地区粮食富产、地区发达。通过画图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图表了解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学生在探索中不仅学会动手、动脑,也学会了为何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

三、以人地协调为要,立可持续观

人地协调是地理教学的价值追求,是对自然环境与人的活动的关系的认识,强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初中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认识,采用案例、情境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保护资源、珍惜环境的理念,将可持续发展观念渗透到学习和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时,教师让学生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两个方面讨论。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少雨、多蒸发,自然环境十分干旱,但却有绿洲农业,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教师通过让学生分析“干旱的宝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成因“为什么在干旱的环境下却存在农业绿洲”“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人类应该如何合理使用、保护水资源”,认识人地关系的复杂性,让学生在思考中明白只有合理地运用,保护好资源,人地和谐相处,才是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四、以区域认知为镜,拓比较之识

区域认知是学生认识世界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本能力,是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地理教学要引导学生对不同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进行认识,通过比较分析,产生区域认知,在区域比较学习中认识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和联系性,形成归纳、概括能力,培养迁移能力,在区域认知中扩大地理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空间综合能力。

例如,学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课时,让学生比较南方和北方在地形、气候、农业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地势以平原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南方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海拔低,湖泊、河网密集,主要种植水稻,是鱼米之乡。在比较中,让学生认识到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区域间经济文化互补的一面,在比较中拓展学生区域视野,在总体认识下形成中国地理格局的概念。

结束语:

初中地理课程只有立足学科素养才能将知识性、能力性、价值性三个维度融合在一起。以综合思维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以实践探究为途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意识;以人地和谐为尺度,加强学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区域认知为参照,拓展学生的比较意识及全面认知。基于新课标,教师在创新课堂的过程中要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在课堂中,使地理课堂成为学生思维能力、责任担当培育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 韩丽薇, 王向东. 指向区域认知培养的初中地理大单元内容组织及实施策略[J]. 地理教学,2021,(13):37-39+64.

[2]欧阳子豪,孙美娜.初中地理新课标背景下走向结构统一的核心素养表现解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23(06):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