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对多元融合校园活动促进大学生健康的机制与路径开展研究

作者

崔晓亮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250103

2024 年实施的一项针对中国八所高校的调查表明,经常参与各种校园活动的学生群体呈现身体健康的趋势,该研究方式联合配对抽样数据和深度访谈开展,对参与文化活动、科技竞赛、社会实践以和体育活动的学生,与仅参与传统体育锻炼的学生做了对比,研究提出多元融合的校园活动体验对健康行为发挥的作用,远高于单一运动项目。它的主要价值在于打造了一个从自身兴趣爱好、环境影响、获得价值感的行为转变环境,通过对现实情况的改造,来大大减少了参与时的心理负担,举例来说校园里的林荫小道变成了晨读和晨跑的路线,教学楼大厅成了午间练瑜伽的地方,宿舍区也改造成了小型健身区。结果是让学生不用去专门场所就能轻松开始健康行为,特别是给“不爱运动的人”提供了没有压力的环境。某高校“活力宿舍区”的数据表明,在楼梯间装了互动投影引导“登阶挑战”后,这栋楼学生每天的平均步数增加了,久坐时间减少了。

校园里那些巧妙的活动设计,不断激发学生做出改变的动力。举例来说某高校举办的“夜奔”活动,学生们佩戴荧光饰物奔跑起来,视听的感 群体的氛 加速了内啡肽的分泌,另外也让人加强了正面情绪的记忆。某高校推行 引导学生徒步在西湖周边的群山,并一边徒步一边写生,让大自然 心理上的阻碍,团队约定带来了社会层面的支持,成就体系提供着 记录参与园林建造、民乐团排练的学生,三个月后监测结果,他们的心率变 标上升了,这表明身体的自主调节能力有了显著增强。

校园里的各类活动对健康的积极影响,体现在多个相互关联的好处上。像运动会、体育课、打球这类活动,能让身体更强健,让心肺功能更好,肌肉更有力,身体更灵活,还能减少发胖和相关疾病的可能;参加晨跑、课间操这类固定时间的活动,能帮着养成规律作息,对睡眠质量也有好处。玩团队游戏、参加文艺表演等,能减轻压力,缓解学习带来的紧张,把不好的情绪释放出去;在活动里面对难题、和人打交道,能让人更能承受压力,学会管理情绪,让心理健康更稳定。社团、志愿活动这些集体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互相交流,认识更多人,交到朋友,不会觉得孤单;团队比赛、一起做项目等活动,能让人更会沟通配合,学会合作,也更有集体归属感。这些好处是相互影响的,比如好的人际关系能让人心里更轻松,而经常运动又能让人更有精神参加社交活动,一起让学生的健康状况变得更好。

人文类活动通过某个意义来减轻焦虑,有的人在探讨生命意义的过程中,参与人员的贝克抑郁量表得分降低;科技方面的竞赛通过建立目标,来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举例来说养成的自律和分析问题能力,可有效运用到学习压力的应对上;艺术创作对情感宣泄有很大作用,心理测评研究发现,某高校陶艺工作坊成员的情绪表达障碍指数大大降低。当这些方式与传统体育形成互补,校园活动便互相影响促进健康发展。举例来说某高校让登山社和地理协会合作开展“地质探秘登山”活动,既达到了有氧运动的效果,又学到了知识,参与者在

工作记忆测试中的得分有明显提高。

高校设计活动体系立足实际,在兴趣萌芽期,可设置简单醒目的启发点,举例来说在图书馆放置标志物鼓励尝试“一小时站立阅读”。当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产生思考时,趣味项活动就很重要了,举例来说多举办校园植物寻宝小游戏等活动。有高校整合学生课堂、社团等多维数据形成个人行为报告,为每位学生定制个性化活动建议组合。这类精准干预措施在试点中效果非常好,学生年度体测达标率达九成以上。有高校推出完成 8 周健身打卡即可获得攀岩课机会的激励制度;另一高校制作真实记录身边“健康达人”的系列微视频在公众号宣传,有效树立了榜样,强化了学生对健康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大学时期形成的生活习惯,会对人一辈子的健康状况产生很大影响。举例来说在校园定向越野里练出的空间导航能力,十年后还能从户外活动的次数中看出来;在戏剧社、 T1 业社等社团能学到的情感表达、沟通等能力,会以后的社会职场有重要的助力; 社会实践养成的亲 会明显提高人到中年时参与生态活动的积极性。让行为能长久保持,始终让 造健康选择的自动模式,举例来说当体育类社团的晨练成了大家默认的社交方式, 当走路步数能换食堂的健康餐券和牛奶,坚持健康行为就不用再耗费个人的意志力了。这些行为正慢慢成为现在大学生健康行为的重要驱动力。

当校园里的每一处地方都被赋予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当每一次知识探寻与体力活动的结合都在改变着对生命的感受,高等院校就会成为培养健康公民的重要场所。多种形式相融合的校园活动体系,打破了传统体育的局限,构建起涵盖身体养护、心理调节和社会融入的完整健康模式。从这一点来说,话剧社里传出的台词、实验室中产生的想法、健步途中结下的友情,都是为生命健康积攒的珍贵财富。让各类活动都成为孕育健康未来的载体,这是高等教育面对时代课题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赵 五 一 . 校 园 文 化 活 动 对 大 学 生 焦 虑 抑 郁 情 绪 的 正 面 影 响 探 究 [J]. 卫 生 职 业 教育,2024,42(16):120-123.DOI:10.20037/j.issn.1671-1246.2024.16.34.

[2]蒲茜.浅析当代大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现状[J].大学,2024,(07):111-114.

[3] 魏永艳, 苏春玉. 高校大学生校园活动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6(01):32-38.

[4]李娜,石瑜,马建龙.校园文体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明日风尚,2018,(08):220.

[5]丁萌,谭路璐,任晓凤.影响大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9):24.

[6]彭茜.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J].青春岁月,2013,(24):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