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跨学科视角下高中信息科技与人工智能融合路径探索

作者

杨树静

奈曼旗实验中学

引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高中信息科技教育面临深刻变革,传统单一学科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需求。跨学科视角下高中信息科技与人工智能融合成为教育创新重要方向,既是教育改革要求也是时代发展必然趋势。探究聚焦高中阶段从跨学科视角出发,探索信息科技与人工智能融合有效路径,期望能够构建系统化融合框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复合型人才。

一、高中信息科技与人工智能融合现状分析

当前高中信息科技与人工智能融合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各地高中积极响应教育改革要求,尝试将人工智能元素引入信息科技课程,部分学校开设人工智能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引入编程机器人等智能设备辅助教学。然而这些尝试往往停留于表层未能实现深度融合,学科壁垒阻碍交叉融合,信息科技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导致知识碎片化学生难以形成完整认知体系。课程设置方面多数学校仍将信息科技视为独立学科,人工智能内容作为附加模块缺乏整体规划与系统设计。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学校拥有先进设备与专业教师团队而普通学校则面临资源匮乏困境,造成教育不公平现象。师资力量薄弱也是制约融合发展重要因素,多数信息科技教师缺乏人工智能专业背景,对前沿技术理解不足难以胜任融合教学工作。

造成这些问题根源在于教育理念滞后与体制机制不完善。传统应试教育思维仍然主导教学实践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科分科过于严格缺乏跨学科教学激励机制,教师倾向于固守本学科范围不愿跨界合作。评价体系单一主要关注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综合素养与创新思维发展,课程标准缺乏前瞻性,未能及时更新以适应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变化。家长与社会认知存在偏差,对信息科技与人工智能融合教育价值认识不足支持力度有限,部分学校领导层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不够,资源投入不足缺乏长远规划与顶层设计。这些因素共同制约着高中信息科技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亟需探索新路径突破现有困境。

二、跨学科视角下融合教学路径设计

跨学科视角下融合教学路径设计应立足于学科本质与交叉点,构建多维融合模式需明确学科间联系,寻找信息科技、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交叉点,如与数学学科结合探讨算法思维,与物理学科结合探究智能传感器原理,与生物学科结合探索神经网络模型,与语文学科结合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基于问题导向设计融合课程将现实世界复杂问题作为教学核心,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寻求解决方案,例如设计智慧城市主题项目,学生需综合应用地理知识规划城市布局,物理知识设计能源系统,信息科技知识构建数据平台形成完整解决方案。采用模块化课程设计,将人工智能知识点嵌入信息科技课程各模块形成螺旋上升知识体系,基础模块介绍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进阶模块深入学习机器学习原理与应用,提高模块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开发简单智能应用。

完善评价机制是保障融合教学质量关键环节,传统单一考试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跨学科学习成效,应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一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学习档案等方式全面记录学生学习历程与成长轨迹,另一方面强调能力导向评价,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核合素养发展。运用技术手段辅助评价,如利用学习分析技术收集分析学生学习数据,精准诊断学习问题提供个性化指导,设计真实情境评价任务,让学生在模拟真实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展示综合能力。建立校内外专家、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机制多角度评估学习效果,将学生作品纳入评价范围,鼓励学生创作人工智能应用程序、撰写探究报告及制作创意作品,从作品质量评价学习成效。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信息科技与人工智能融合实施策略

构建学科融合生态圈是实现深度融合重要策略,完善课程体系将人工智能内容有机融入信息科技必修课程,并开设跨学科选修课程与特色课程形成完整课程体系。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跨学科教师团队,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活动共同探索融合教学方法,鼓励不同学科教师合作授课,优势互补展现知识间联系。邀请高校专家、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引入前沿知识与实践经验,搭建实践平台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客空间等场所,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机会。组织跨学科竞赛活动如智能机器人设计大赛、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比赛等,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参与真实人工智能项目开发体验科技创新过程。

资源优化整合与教师专业发展是实施融合教学基础保障,在资源方面编写跨学科融合教材,系统介绍信息科技与人工智能知识体系及其与各学科联系提供丰富教学案例,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微课视频等资源支持混合式教学。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汇集各地优秀教学设计、课例视频等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引入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工具如智能评测系统、个性化学习平台等,提升教学效率。在教师发展方面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分层分类开展培训提升信息科技教师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增强其他学科教师信息素养,建立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将跨学科教学纳入教师考核指标,设立创新教学奖励基金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融合教学。组织教师企业实践安排教师定期到人工智能企业挂职锻炼,了解技术发展与应用场景,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通过同伴互助、经验分享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结论:跨学科视角下高中信息科技与人工智能融合是教育改革重要方向,需要系统设计与多方协同,探究分析了当前融合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跨学科视角下融合教学路径设计与实施策略,构建了系统完整融合路径体系。未来融合发展应注重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结合,强化学科间深度融合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加强师资培养与资源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为国家培养符合时代需求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雯.人工智能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跨学科教学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4(22):21-23.

[2] 李玉顺,安欣,李磊,等.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融合应用的区域生态建构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2, 28(10):67-76.

[3] 卢庆广 胡敏程齐苗 赵洋.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研究[J].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