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艺术设计在乡村旅游振兴中的关键作用

作者

张玲艳

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

乡村旅游振兴是当前中国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已从“景点式”发展转向“融合式”高质量推进。近年来艺术设计成为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它在乡村旅游振兴中扮演着“催化剂”和“转化器”的角色,能把乡村沉睡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迅速转化为可观赏、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吸引物,并持续放大“乘数效应”。是激活乡土文化、重构产业逻辑的关键手段。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用视觉语言解决功能与情感需求的创造性学科,既满足使用功能,又唤起情感共鸣,同时传递文化意义。综合当前研究与实践,艺术设计作为媒介既能参与指导乡村建设又能给乡村事物赋能,是振兴乡村旅游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是提升乡村形象与吸引力。乡村旅游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观光和体验,通过艺术设计的介入,对乡村景观进行提质和改造,增强乡村的视觉吸引力,从而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放松。以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的“湘村造梦”团队打造的乡村振兴实践育人品牌为例。该团队与村里联合通过“微介入+艺术赋能+产业联动”方式,保留原有地形与农业肌理,使用竹木、石块、废旧农具等现有材料,以“乡愁符号”为线索,构建了可感、可游、可体验的“田野艺术秀场”“美丽屋场”等多个乡土空间。使原有荒废、杂草丛生、功能缺失的农田边缘空地,缺乏文化认同,青年外流,“无景可看”的村庄改造为网红打卡“艺术村”。该艺术村 2024 年接待游客2 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增长150%,吸引3 位青年返乡创业,村民们自发组织“田野市集”,售卖手工艺品、土特产品等。该团队将艺术设计融合乡村资源,打破传统的模式,推动乡村旅游向文化、艺术、手工艺多个维度发展,实现了乡村旅游的多元化和差异化,为艺术设计赋能乡村旅游提供了参考价值。

二是赋能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艺术设计作为文化表达与传播的核心媒介,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扮演者双重角色:既是文化的“翻译器”,将传统基因转译为当代语言;又是创新的“催化剂”,可以通过重构符号系统生成新的文化意义。艺术设计将乡村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也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云南艺术学院 联合元阳县政府的“创意元阳”项目为例,通过艺术设计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的实践,从“景观陪衬”升级为“文化操作系统”——以设计语言重构千年农耕文明的当代表达,以创意产业激活世界遗产的可持续生命力。当前校地合作、IP 开发、沉浸体验、非遗转译四大路径,已形成一套可复制的“梯田范式”。

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在提升形象、激活文化之后,艺术设计进一步向经济维度渗透。艺术设计将地方文化与资源翻译成消费语言,把初级产品升级为体验经济,使产业链各环节因“美”而共生。通过品牌策划、包装设计等方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动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河南城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彩韵染乡禾,青春踏梦耕行”实践团队前往平顶山豆香豆制品有限公司通过实地调研,以专业视角,为豆制品包装设计、品牌视觉升级提供创新方案,助力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与文化附加值,以设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实现艺术实践与乡村发展的双赢。团队成员们参观智能化生产车间,学习传统豆制品制作技艺与现代工艺的结合。结合专业优势,团队对产品包装进行创新设计,融入民俗纹样、非遗元素,为企业打造年轻化品牌视觉方案,构思文化创意周边。该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优化人居环境与生态建设。艺术设计对乡村人居环境的作用,已从“表层美化”升级为“系统重塑”,在生态、空间、文化、经济、社会五大维度实现协同增效。以浙江松阳陈家铺村为例,该村把沉睡资源变成体验场景,设计师运用生态修复技术与景观设计理念,将600 年历史的废弃礼堂改造成“悬崖上的书店”。改造保留夯土墙与木构梁架,植入钢木夹层、玻璃幕墙与屋顶观景平台,使书店与窗外梯田、竹林、群山融为一体,营造出独特的阅读氛围。这一“沉睡资源”的活化不仅优化了村落公共空间,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也为游客提供了深度体验场景。书店年接待游客超20 万,带动周边民宿、咖啡、手作等产业全面升温,2023 年文旅综合收入突破1200 万元,实现了人居环境改善与文旅经济双赢。

五是激发内生动力与人才培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将艺术设计与成人职业教育融合,探索“乡村成人职业教育”试点班的开设,为乡村培养一批具备艺术设计能力和乡村旅游服务技能的人才,形成一个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成人职业教育融合艺术设计的价值,在于让这种设计力成为村民“带不走”的致富技能,为乡村地区带来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让艺术真正成为乡村旅游振兴的“第一生产力”,为乡村旅游振兴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艺术设计的乡村创新应用不仅可以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产业的融合发展与经济振兴,还可以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与人才培养。艺术设计之所以对乡村旅游振兴关键,在于它以“美”为媒,避免“城市化复制”,立足本地文化符号(如方言、民俗、 通过“微设计 激活“微经济”:一个特色包装、一面文化墙、一场节庆活动,即可让一个村庄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以此来赋能乡村旅游振兴。未来,需进一步建立“高校—政府企业—村民”多方协同机制,完善在地人才培养、持续运营与收益分配制度,才能让艺术设计真正成为乡村旅游振兴的可持续引擎。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十四五”成人继续教育科研规划 2023 年度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2023—550Y)“艺术设计在乡村旅游振兴中的角色:成人职业教育对地方人才资源的影响及应用研究”的课题成果。主持人:张玲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