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与防控措施探讨

作者

陈高峰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浦东 200120

引言

建筑施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建筑施工现场具有作业环境复杂、施工工序繁多、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这使得施工现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影响工程进度和社会稳定。因此,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与防控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安全风险,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和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建筑施工现场常见安全隐患类型

(一)高处作业隐患

建筑施工中,高处作业频繁且事故风险高。部分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欠缺,作业时不按要求佩戴安全带、安全帽,或所用防护用品质量差、佩戴方式有误,意外发生时难以有效防护。同时,高处作业平台搭建问题多,像脚手架不稳固、缺少防护栏杆与安全网等,易造成人员坠落和物体打击。而且,大风、暴雨、大雪等恶劣天气下作业,事故发生概率也会大幅上升。

(二)施工用电隐患

建筑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繁杂、用电量大且线路复杂,管理不善易引发触电与火灾。常见问题有:电气线路私拉乱接、未按规范敷设,造成线路破损漏电;配电箱和开关箱设置不当,未遵循“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箱门未关、无防雨措施;电气设备缺乏定期维护检修,带病运行;施工人员用电安全知识匮乏,违规操作,如湿手开关、电线晾衣等。

(三)机械设备隐患

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如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挖掘机、装载机等。这些机械设备如果操作不当、维护保养不及时,容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例如,塔式起重机在安装、拆卸和使用过程中,如果违反操作规程,可能导致起重臂折断、塔身倾覆等重大事故;施工升降机超载运行、防坠安全器失效等问题,也会给施工人员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此外,机械设备的防护装置缺失或损坏,如传动部位的防护罩、皮带轮的防护挡板等,也容易使操作人员接触到危险部位,造成伤害。

(四)消防安全隐患

建筑施工现场存放着大量的易燃、可燃材料,如木材、油漆、保温材料等,同时,施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可燃废弃物。如果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将迅速蔓延,造成严重的后果。常见的消防安全隐患包括:施工现场未设置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器材,或者消防器材配备不合理、损坏失效;消防通道被占用、堵塞,影响消防车辆的通行和灭火救援;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违规在施工现场吸烟、动用明火等。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方法

(一)日常巡查

日常巡查是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的基础工作,由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每天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巡查内容包括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安全防护用品的佩戴情况、施工设备的运行状况、电气线路的敷设和使用情况等。通过日常巡查,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指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如每周、每月或每季度,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定期检查由项目经理组织,安全管理部门、工程技术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等相关人员参加。检查内容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情况、重大危险源的管控情况等。定期检查能够系统地排查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改,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三)专项检查

专项检查是针对施工现场的特定环节、特定设备或特定问题开展的检查活动。例如,在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来临前,开展防汛防台专项检查;对新安装的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开展安装质量专项检查;对施工现场的电气线路,开展用电安全专项检查等。专项检查能够深入排查特定领域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提高安全隐患排查的效果。

三、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防控措施

(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防控的基础。施工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职责,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个人。同时,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此外,还应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排查的内容、方法和频率,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登记、评估、整改和验收,形成闭环管理。

(二)加强人员培训教育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是防控安全隐患的关键。施工企业应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安全培训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等。通过培训教育,使施工人员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对新入职的施工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应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三)强化现场监督管理

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是确保安全隐患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的重要保障。施工企业应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安全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作业环节和设备,应责令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施工。

(四)加大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是保障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施工企业应加大对安全防护设施、消防器材、电气设备等方面的投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例如,为高处作业人员配备合格的安全带、安全帽等防护用品;在施工现场设置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器材;对老化的电气线路进行更新改造等。同时,还应加大对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入,推广使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与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顺利进行。通过对建筑施工现场常见安全隐患类型的分析,我们认识到高处作业、施工用电、机械设备和消防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采用日常巡查、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教育、强化现场监督管理和加大安全投入等防控措施的实施,则能够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建筑施工企业和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安全隐患排查与防控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持续改进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为建筑施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席银宝.提升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J].建材发展导向.2024(14):121-124

[2]董合奎.建筑施工中现场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策略研究[J].中国地名.2024(10):0079-0081

[3]蒋小军.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策略探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14):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