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曹骏
身份证:341022198802052114
引言
工程监理作为保证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对如何建设以工程监理为主线的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研究,可以弥补当前质量管控中存在的漏洞,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促进建筑市政行业向高质量的方向发展,筑牢城市长期发展的基础。
1 市政工程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的困境
1.1 监理现场管理制度不完善
理论上监理制度包括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以确保监理工作有章可循,但实际情况中,部分市政工程项目的监理制度不够健全,存在诸多漏洞和缺陷。比如部分监理制度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规定仅仅是应付上级检查和项目需要的临时性措施,缺乏长远规划和系统思维。这种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监理工作难以全面覆盖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细节,无法对工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监控。而且部分监理人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不到位,甚至存在走过场和形式主义现象,导致监理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市政工程通常规模大、周期长,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如政策调整、自然条件变化等。如果监理制度未能及时更新以适应这些变化,便会使得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障碍。
1.2 企业资源投入不合理
一些建筑市政企业资源分配不平衡。一方面是对设备的购置和维修投入力度不够,老旧设备服役时间长,设备性能达不到工程施工的精度和效率,如部分起重机等、混凝土搅拌设备的严重老化和故障的频繁发生,既影响了施工进度又给工程质量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另一方面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入过多地依赖于低价劳动力而不愿意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高端人才的引进投入费用。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缺乏,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在碰到复杂的施工工艺或者质量问题的时候,不能有效地处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
1.3 施工工艺因素
施工工艺是将材料转化为合格路面的关键过程,对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在沥青混合料拌和环节,拌和时间过短,沥青与集料无法充分均匀混合,会导致混合料性能不均,影响路面的整体性;而拌和时间过长,可能使集料过度破碎,改变混合料的级配,降低路面强度。运输过程中,若保温措施不到位,混合料温度下降过快,会使摊铺和压实难度增加,导致压实度不足,影响路面的承载能力。摊铺时,摊铺机速度不稳定,会造成摊铺厚度不一致,影响路面平整度;摊铺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过厚可能导致压实度难以达标,过薄则会缩短路面使用寿命。压实环节同样重要,压实遍数不足,路面无法达到设计压实度,易出现早期损坏;压实遍数过多或压实温度不当,又可能使集料破碎,破坏路面结构。
2 市政工程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2.1 完善监理管理制度,提高现场监理规范性
监理现场管理制度是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保障。针对目前监理现场管理中存在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导致监理工作难以规范化的问题,监理人员需从完善监理管理制度入手,提高现场监理的规范性。系统化、科学化监理管理制度的核心在于将监理工作流程化和标准化。制定标准时,应将监理工作的流程细化至工程前期准备到工程竣工验收的各个阶段,明确每一阶段的监理任务和职责分工。例如,在施工前期,应制定详细的监理计划,明确监理内容、监理方法和监理标准,并对监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确保每位监理人员熟悉相关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需严格按照制定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监理,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同时,定期检查和评估监理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确保监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减少监理工作中的随意性,提高监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监理制度的核心为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质量管理方面,应按照现行的相关规范标准和质量要求,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材料、施工方法及最终成果的持续监控,并明确规定所有材料的验收标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点以及质量验收程序。同时建立质量问题记录和处理流程,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施工方整改,以加强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制度则是防范工程施工中各种潜在风险的重要环节。实际监理中,监理人员需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安全培训计划、现场安全规则、事故响应程序,并由专业的安全监督人员制定严格的现场安全检查计划,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2 强化监理流程,构建全程质量管控体系
工程监理承担着建筑市政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控制过程的主导性建设。从工程最初策划阶段开始,监理就应根据工程目标和要求准确谋划质量管控整体框架和定位。进入设计阶段后,重点控制设计方案能否满足质量标准和规范,建立例如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和市政管线布置的科学性的关键质量控制点。施工阶段是质量管控中最核心的一环,监理需要在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浇筑和装饰装修各个过程中建立详细的质量控制要点,如混凝土浇筑坍落度控制、钢筋绑扎间距标准。在验收阶段确定各验收指标和过程作为关键控制点。同时积极引进信息化前沿技术、运用大数据分析施工数据发展趋势、借助物联网对设备和物料进行实时跟踪等。通过这些方法,实现了对整个施工过程无死角的实时监测,使质量问题无处隐藏、一经发现即可快速处理,从而为整个工程质量的稳定可靠提供坚实保障。
2.3 强化监理流程,构建全程质量管控体系
从工程最初策划阶段开始,监理就应根据工程目标和要求准确谋划质量管控整体框架和定位。进入设计阶段后,重点控制设计方案能否满足质量标准和规范,建立例如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和市政管线布置的科学性的关键质量控制点。施工阶段是质量管控中最核心的一环,监理需要在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浇筑和装饰装修各个过程中建立详细的质量控制要点,如混凝土浇筑坍落度控制、钢筋绑扎间距标准。在验收阶段确定各验收指标和过程作为关键控制点。同时积极引进信息化前沿技术、运用大数据分析施工数据发展趋势、借助物联网对设备和物料进行实时跟踪等。通过这些方法,实现了对整个施工过程无死角的实时监测,使质量问题无处隐藏、一经发现即可快速处理,从而为整个工程质量的稳定可靠提供坚实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市政工程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迫在眉睫,而工程监理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通过明晰监理职责、优化监理标准、强化监理流程,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起高效、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在未来的建筑市政工程建设中,应持续重视工程监理工作,不断探索创新监理模式与方法,使其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市政工程质量过硬,为城市建设和民众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推动建筑市政行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晓龙. 市政工程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 建设监理,2024,(S1) :32-33+55 .
[2] 张 仁 哲 . 市 政 工 程 监 理 现 场 规 范 化 管 理 的 困 境 与 对 策 分 析 [J]. 居舍,2021,(16):154-155.
[3]许海涛.市政工程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中的困难与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21,(05):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