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练习实践与设计的策略
徐妃
云南省弥勒市古城小学
在双减下背景下,我针对“小学生的数学课堂作业练习怎样设计?”这一问题,结合着我们课题组的理念研究怎样《设计小学数学优质作业练习》为主题,与大家交流几点想法。
作业设计是门艺术,更是一种创新。一个好的练习设计,直接关系到我们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练习作为学生的一项经常性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还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合理的练习而非单一、千篇一律的重复。所以,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摆脱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繁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
1、按学习过程设计练习
化归思想是指把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的思维方式,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比较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达到化新为旧、化难为易,从而解决问题。
例: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 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 ∕ 5。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一题多解)
就要设计以下练习作为铺垫过渡到新课内容
2、读题说出单位“1”并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中过程中我会借助画图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问题情境,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理清数量关系,正确理解和把握数学问题解决的结构,可以将问题解决中有关联的信息,有价值的信息提取出来,在图中标注清楚,凸显出数量关系,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使用画图法可以更加有效地展现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思路,有利于深度交流和体验分析问题的过程以及解答过程。

通过图示画图法画出线段图,理清思路,因为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所以解题方法就会出现一题多解
分析出解题思路:1、先求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再求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eq 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 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列式为: 75+75×4 ∕ 5
3、先求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再求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列式为: 75× (1+4 ∕ 5)
4、先求青少年每分钟心跳一份的次数,再求4 份是几次,最后再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列式为: 75+75÷5×4
这一类题型体现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题多解的方法主要培养学生运用多样化的解题策略解题,从而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5、按教学过程设计趣味性课堂练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作业设计首先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一看作业内容就想跃跃欲试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分一 分”“圈一 圈” “找一 找” “找朋友 ” “小猴闯关”“数形结合”等。我觉得有时候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或竞争之中,也能帮助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6、正视学生差异,设计有层次性的课堂作业练习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生活经验、解题技能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对于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就不同。因此,作业设计就要体现体现出层次性、由易到难、因人施教。
我认为,作为数学教师心中一定要有三种题型:
(1)基础性题型,以模仿课本知识为主。结合课堂我在上完每个单元的知识或期末复习时。我分版块整理复习或者利用早读时间出一些相应的题型在黑板上,针对基础题多让学困生来做,针对变试练习的题多让中等生来做,做完再集体订正。
(2)中难度题型(易错、对比性的练习),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称为对比练习)对表面相似的内容,学生学习时,容易彼此混淆,要通过题目对比练习,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分化的能力。
(3)提升、拓展的题型(所谓的开放性题)。提高、拓展性练习,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其实,精心设计一些拓展与提升的练习,融练习于知识整合之中。这样来安排课堂练习,既让学生由浅入深,由繁易简,循序渐进,学生做得轻松,又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来回答,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7、课后设计一些开放性课堂练习(针对优生)
设计自主性、开放性作业练习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创新者。开放性课堂练习是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走进生活、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知道一些生活中的常识,学以致用。比如:打出租车收费的问题,还联系现在生活的寄快递、包裹的一系列问题等。如:“百分数解决问题”:一个家庭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 3 张全票,则其余人按半价优惠;乙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 80% 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1000 元。
(1)如果你家去,你准备选择哪家旅行社呢?
(2)看到这些信息后,你对其他家庭去旅游有什么建议呢?
分段计费问题例:收费标准: 3km 以内 7 元;超过 3km 的部分,每千米1.5 元(不足1km 按1km 计算)行驶了 6.3km , 我要付多少钱?
方法一:首先算超出的钱;再算出标准的钱;一共要付的钱
方法二:首先算标准的费用;再算出前 3km 少算的钱;最后算实际应付的钱
这一类的解决问题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标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 , 主要是围绕着教学的课前、课堂、课后来设计的作业练习。接下来再结合着教学中复习阶段的综合性练习怎么来设计,这就是我要讲第二大点:复习阶段的练习。我主要是分板块练习,我认为这部分首先让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并能够运用,我们再来做综合性的题型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否则会事半功倍。我具体分为四大板块:概念部分的练习、计算部分的练习、操作题部分的练习、解决问题部分的练习。
因为学习内容的类型不同,练习设计有其不同的要求。概念学习的练习应着眼于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法则学习的练习应着眼于理解法则、掌握操作的过程;解决问题题的练习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